贾樟柯电影叙事伦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贾樟柯电影叙事与叙事伦理 | 第9-13页 |
第一章 贾樟柯电影叙事空间与叙事伦理 | 第13-21页 |
一、 小城镇空间的叙事伦理 | 第14-16页 |
二、 城市他者空间的叙事伦理 | 第16-17页 |
三、 集体空间的叙事伦理 | 第17-21页 |
第二章 流行音乐与叙事反讽 | 第21-27页 |
一、 流行歌曲的反讽作用 | 第21-24页 |
二、 与张艺谋电影之比较 | 第24-27页 |
第三章 人物命运与道德悲悯 | 第27-37页 |
一、 底层人物形象塑造 | 第27-33页 |
(一) 故乡边缘人 | 第27-29页 |
(二) 城市的漂泊者、背井离乡的打工者 | 第29-30页 |
(三) 城市下岗工人 | 第30-31页 |
(四) 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第31-33页 |
二、 静默 | 第33-34页 |
三、 道德境遇与道德考量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底层叙事与个体自由伦理 | 第37-45页 |
一、 底层叙事视角 | 第37-41页 |
(一) 底层叙事 | 第37-38页 |
(二) 选择底层叙事的原因 | 第38-39页 |
(三) 诗意写实的长镜头 | 第39-41页 |
二、 个体自由伦理叙事 | 第41页 |
三、 人文关怀和爱的伦理追求 | 第41-45页 |
结语“双重拒绝”与电影叙事伦理危机 | 第45-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