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基于生育期模型的中国双季稻种植区域变化的模拟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4页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第10-11页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方法第11-12页
     ·水稻发育期模型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本研究内容与方案第14-17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具体研究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生育期模型的建立与检验第17-27页
   ·试验材料和数据来源第17页
   ·水稻生育期模型的构建第17-21页
     ·每日相对热效应第18-19页
     ·每日相对光周期效应第19-20页
     ·每日基本生长效应第20-21页
     ·每日相对生理效应第21页
   ·水稻生育期模型的参数确定及检验第21-22页
     ·模型参数调整方法第21-22页
     ·模型检验方法第22页
   ·结果与分析第22-26页
     ·模型参数的优化结果第22-23页
     ·模型的检验第23-25页
     ·每日光周期效应分析第25-26页
   ·小结与讨论第26-27页
第三章 气候变化对我国双季稻种植区域及北界的影响第27-37页
   ·数据来源第27页
   ·分析方法第27-30页
     ·晚稻抽穗期的确定第27-28页
     ·双季稻种植适宜性指标第28-29页
     ·我国双季稻种植区域的确定第29-30页
     ·双季稻适宜率分布图的绘制第30页
   ·结果分析第30-36页
     ·不同地区双季稻适宜率的变化第30-31页
     ·近60年来我国双季稻种植范围及北界的变化趋势第31-34页
     ·未来我国双季稻种植范围及北界的可能变化趋势第34-36页
     ·双季稻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第36页
   ·小结与讨论第36-37页
第四章 讨论与总结第37-39页
   ·主要结论第37-38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38页
   ·进一步研究设想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3页
致谢第43-44页
附录第44-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烤烟硼营养的丰缺指标和营养诊断的研究
下一篇:小麦新矮源华矮01矮秆基因的SSR标记及其细胞壁成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