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一次双低涡大暴雨的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暴雨的观测事实 | 第10-11页 |
| ·暴雨的机理研究 | 第11-14页 |
| ·低涡的定义及分类 | 第11-12页 |
| ·西南低涡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12-14页 |
| ·西北涡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 第14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资料方法及过程分析 | 第16-19页 |
| ·资料方法 | 第16页 |
| ·过程分析 | 第16-18页 |
| ·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环流背景和双低涡演变 | 第19-23页 |
| ·环流形势 | 第19页 |
| ·影响系统 | 第19-21页 |
| ·卫星云图上双低涡的演变 | 第21-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四章 物理量诊断和不稳定条件分析 | 第23-37页 |
| ·物理量诊断 | 第23-28页 |
| ·水汽条件 | 第23-25页 |
| ·动力条件 | 第25-27页 |
| ·水平垂直螺旋度分布特征 | 第27-28页 |
| ·不稳定条件分析 | 第28-35页 |
| ·假相当位温θ_(se)的分布 | 第28-29页 |
| ·对称不稳定分析 | 第29-31页 |
| ·探空Tlop图分析 | 第31-35页 |
| ·小结 | 第35-37页 |
| 第五章 中尺度系统分析 | 第37-51页 |
| ·初始场高、低空中分析 | 第37-39页 |
| ·地面中尺度分析 | 第39-44页 |
| ·中尺度云团分析 | 第44-45页 |
| ·西南涡暴雨云团演变过程 | 第44-45页 |
| ·卫星云图与高低空风场叠加分析 | 第45页 |
| ·雷达分析 | 第45-50页 |
| ·驻马店多普列雷达的应用 | 第46-48页 |
| ·郑州多普列雷达的应用 | 第48-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六章 WRF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1-61页 |
| ·WRF简介 | 第51-52页 |
| ·模式与资料 | 第52页 |
| ·模式模拟结果及对比分析 | 第52-60页 |
| ·降水模拟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 ·500hPa高度场和风场模拟对比分析 | 第53-55页 |
| ·700hPa风场模拟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 ·850hPa风场模拟对比分析 | 第56-59页 |
| ·斜压性的讨论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 第61-63页 |
| ·总结 | 第61-62页 |
| ·讨论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