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非数额型盗窃犯罪概述 | 第10-19页 |
一、非数额型盗窃犯罪的构成要件(与传统型盗窃犯罪比较)分析 | 第10-15页 |
(一)两者构成要件的共性 | 第10-14页 |
(二)两者构成要件的差异 | 第14-15页 |
二、立法背景学说评析 | 第15-19页 |
(一)支持立法的学说 | 第16-17页 |
(二)质疑立法的学说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非数额型盗窃犯罪的既遂认定及争议问题 | 第19-36页 |
一、非数额型盗窃犯罪的既遂认定 | 第19-26页 |
(一)传统型盗窃犯罪的既遂理论概述 | 第19-21页 |
(二)非数额型盗窃犯罪行为属性的分析 | 第21-24页 |
(三)非数额型盗窃犯罪的既遂认定 | 第24-26页 |
二、非数额型盗窃犯罪的争议问题 | 第26-36页 |
(一)“扒窃”的疑难争议 | 第26-28页 |
(二)入户盗窃的疑难争议 | 第28-33页 |
(三)携带凶器盗窃的疑难争议 | 第33-36页 |
第三章 非数额型盗窃犯罪的立法完善建议 | 第36-41页 |
一、域外非数额型盗窃犯罪的立法考察 | 第36-39页 |
(一)英美法系国家相关规定 | 第36-37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相关规定 | 第37-38页 |
(三)中国台湾地区相关规定 | 第38-39页 |
二、立法完善建议 | 第39-41页 |
(一)“扒窃”行为的立法完善建议 | 第39-40页 |
(二)入户盗窃的立法完善建议 | 第40页 |
(三)携带凶器盗窃的立法完善建议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