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7页 |
·选题的原因和创新点 | 第9-11页 |
·选题的原因 | 第9-10页 |
·创新点 | 第10-11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和国际关于罢工权研究的文献及趋势 | 第12-13页 |
·我国关于罢工权的研究文献及趋势 | 第13-15页 |
·研究视角和主要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5-17页 |
第2章 罢工权:劳动者集体中止劳动权命题的提出 | 第17-21页 |
·学界对罢工权的不同观点及其法理学分析 | 第17-19页 |
·解读学界对罢工的内涵和特征 | 第17-18页 |
·评析学界对罢工权的分类 | 第18页 |
·学界对罢工权立法的观点 | 第18-19页 |
·国际公约对罢工权的规定和主要发达国家对罢工权立法的考察 | 第19-21页 |
·国际公约对罢工权的规定 | 第19-20页 |
·主要发达国家对罢工权立法的考察 | 第20-21页 |
第3章 罢工权:劳动者集体中止劳动权命题成立的的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劳动力权理论概述 | 第21-22页 |
·罢工权在劳资政三方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以劳动力权理论为基础的论证 | 第22-26页 |
·雇佣劳动者与投资者之间利益二次博弈的分析 | 第22-23页 |
·国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利益博弈的分析 | 第23-24页 |
·国家与投资者之间利益博弈的分析 | 第24-26页 |
第4章 罢工权:劳动者集体中止劳动权的具体分析 | 第26-36页 |
·认知罢工权:劳动者集体中止劳动权的必要性分析 | 第26-28页 |
·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方式的转型 | 第26-27页 |
·确立罢工权:劳动者集体中止劳动权是解决劳资纠纷与平衡双方利益之必须 | 第27-28页 |
·罢工权应是劳动者集体中止劳动权的论证 | 第28-36页 |
·罢工权是劳动者集体中止劳动的权利 | 第28-29页 |
·罢工权作为劳动者集体中止劳动的权利是劳动权重要权项 | 第29-33页 |
·劳动权是劳动力权的表现形式 | 第33-34页 |
·劳动力权是第一人权 | 第34-36页 |
第5章 确定罢工权:劳动者集体中止劳动权的价值分析 | 第36-39页 |
·为罢工法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 | 第36-37页 |
·确定罢工权:劳动者集体中止劳动权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法律思想 | 第36页 |
·罢工权的实施需要罢工法的保障和规制 | 第36-37页 |
·为完善劳动法提供了更为深刻的理论支撑 | 第37-39页 |
·劳动法确定罢工权是与国际条约相适应的需要 | 第37页 |
·劳动法层面的原则性规定为罢工权的实现提供了积极指导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