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目的 | 第17-18页 |
·意义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2 基础研究 | 第21-32页 |
·概念阐释和研究范畴界定 | 第21-23页 |
·"级区理论"概述 | 第23-25页 |
·"级区理论"基本概念 | 第23页 |
·"级区理论"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本研究在"级区理论"中的定位 | 第25-27页 |
·本研究中"级""区"的关系 | 第27-30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级区评价系统 | 第27-28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的"级"与"区" | 第28-29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的绝对级 | 第29-30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的相对级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3 城市步行街景观特色分级原理 | 第32-52页 |
·景观特色判断理论依据 | 第32-41页 |
·心理学重要概念 | 第32-34页 |
·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 | 第34-36页 |
·视觉心理学相关理论 | 第36-39页 |
·审美心理学相关理论 | 第39-41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分级基础 | 第41-42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审美心理历程 | 第42-43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心理形成机理 | 第43-46页 |
·审美判断的心理活动过程 | 第43-44页 |
·审美判断的心理活动结果 | 第44-46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审美心理结构模型 | 第46-47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审美判断规律 | 第47-51页 |
·注意的规律 | 第47-49页 |
·记忆的规律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城市步行街景观特色分级指标因子研究 | 第52-86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分级指标因子选取方法与原则 | 第52-54页 |
·分级指标因子选取方法及步骤 | 第52-53页 |
·指标选取原则 | 第53-54页 |
·步行街现实景观元素 | 第54-59页 |
·步行街景观意象元素 | 第59-77页 |
·注意的标准 | 第59-77页 |
·步行街景观意象因子 | 第77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意象元素 | 第77-83页 |
·记忆的标准 | 第77-83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意象因子 | 第83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分级指标因子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5 构建城市步行街景观特色分级指标体系 | 第86-108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分级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第86-90页 |
·分级指标体系构建方法——AHP-FCE法 | 第86-87页 |
·分级指标体系构建程序 | 第87-90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分级指标体系层次模型 | 第90-92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分级指标权重集 | 第92-104页 |
·基于实证的指标重要性排序 | 第92-93页 |
·构建判断矩阵计算权重 | 第93-100页 |
·整合度检验 | 第100-104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分级指标体系 | 第104-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6 步行街景观特色分级指标体系应用——以武汉市为例 | 第108-130页 |
·步行街景观特色分级指标体系应用程序 | 第108-109页 |
·武汉市步行街建设概况 | 第109-112页 |
·江汉路步行街概况综述 | 第109页 |
·汉正街概况综述 | 第109-110页 |
·武汉天地概况综述 | 第110-111页 |
·户部巷概况综述 | 第111-112页 |
·万松园步行街概况综述 | 第112页 |
·武汉市步行街景观特色分级过程 | 第112-120页 |
·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 第112-114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FCE)分级 | 第114-120页 |
·武汉市步行街景观特色分级结果分析 | 第120-127页 |
·武汉市各步行街总体景观特色分级结果 | 第120-122页 |
·武汉市各步行街单项景观特色分级结果 | 第122-127页 |
·武汉市步行街景观规划设计建议 | 第127-129页 |
·发掘相对优势景观特色 | 第127-128页 |
·注重提升区域综合景观特色等级 | 第128-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5页 |
·结论 | 第130-133页 |
·展望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1页 |
附录 | 第141-155页 |
附录一 开放式访谈问卷 | 第141-142页 |
附录二 上海南京路调查问卷 | 第142-144页 |
附录三 步行街景观特色分级指标因子选择专家问卷 | 第144-145页 |
附录四 武汉市步行街景观特色调查问卷 | 第145-147页 |
附录五 武汉市步行街景观特色专业人员调查问卷 | 第147-148页 |
附录六 问卷统计结果 | 第148-149页 |
附录七 武汉市步行街景观特色模糊综合评判计算 | 第149-15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