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反垄断私人执行中的代理人诉讼制度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前言 | 第6-7页 |
一、反垄断私人执行的理论概述 | 第7-14页 |
(一)对反垄断私人执行概念的理解 | 第7页 |
(二)反垄断私人执行的优越性 | 第7-10页 |
1. 弥补公共执行力度过小的缺陷 | 第8-9页 |
2. 弥补公共执行低效率高成本的缺陷 | 第9页 |
3. 更好地实现赔偿功能 | 第9-10页 |
4. 指示功能明显 | 第10页 |
(三)反垄断私人执行的缺陷 | 第10-14页 |
1. 原告资格确认困难 | 第11页 |
2. 垄断行为受害人的举证难度大 | 第11-12页 |
3. 易滋生滥诉行为 | 第12-14页 |
二、代理人诉讼制度的设计意义 | 第14-23页 |
(一)构建代理人诉讼制度的理论来源 | 第14-18页 |
1. 美国反托拉斯集团诉讼与代理人诉讼 | 第14-15页 |
2. 公益诉讼与代理人诉讼 | 第15-17页 |
3. 代表人诉讼和代理人诉讼 | 第17-18页 |
(二)设立代理人诉讼制度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1. 反垄断私人执法的价值体现 | 第18页 |
2. 私人执法缺陷的克服手段 | 第18-19页 |
(三)代理人诉讼制度的可行性 | 第19-23页 |
1. 代理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经验 | 第19-21页 |
2. 代理制度在其他国家的经验 | 第21-23页 |
三、我国建立反垄断代理人诉讼制度的几点构想 | 第23-30页 |
(一)代理人诉讼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23-25页 |
1. 卡特尔的表现形式 | 第23-24页 |
2. 代理人诉讼制度的特点 | 第24-25页 |
(二)代理人的选择 | 第25-26页 |
1. 社会团体的起诉资格 | 第25-26页 |
2. 社会团体的资格确认 | 第26页 |
(三)原告资格的确认 | 第26-28页 |
1. 原告资格确认的意义 | 第26-27页 |
2. 原告资格的确认方式 | 第27-28页 |
(四)代理人诉讼制度下损害赔偿的分配 | 第28-30页 |
1. 其他国家的经验 | 第28-29页 |
2. 我国在赔偿分配问题上的取舍 | 第29-30页 |
四、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