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引言 | 第12-13页 |
2 吴华林诉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基本案情 | 第13-22页 |
·本案诉讼中有关侵权请求权与违约请求权竞合时的选择 | 第16-22页 |
·归责原则的适用分歧 | 第17-19页 |
·过错认定的争论与分歧 | 第19页 |
·过失相抵的适用分歧 | 第19-21页 |
·精神损害的争论与分歧 | 第21-22页 |
3. 关于本案“归责原则适用”的分析概述 | 第22-27页 |
·无过错归责原则在本案中的具体适用 | 第22-27页 |
·过错相抵规则适用 | 第24-25页 |
·公平责任规则适用 | 第25-26页 |
·免责规则适用 | 第26-27页 |
4 关于本案“受害人过错规则”的分析概述 | 第27-31页 |
·受害人过错规则在本案中的具体适用 | 第27-31页 |
·过错的含义及形式 | 第28-29页 |
·重大过失与一般过失之区分 | 第29-30页 |
·受害人过错规则在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具体应用 | 第30-31页 |
5 关于本案“精神损害赔偿”的分析概述 | 第31-35页 |
·本案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之解读 | 第31-35页 |
·精神损害赔偿与财产损害赔偿之界定 | 第33页 |
·精神损害赔偿与无过错归责原则的适用 | 第33-34页 |
·精神损害赔偿与受害人过错规则原则的适用 | 第34-35页 |
6 关于轨道交通运输工具“限额赔偿制度”之概述 | 第35-38页 |
·轨道交通运输领域设立“限额赔偿制度”的原因及意义 | 第35-38页 |
·从吴华林案看“限额赔偿制度”在轨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 第36页 |
·对“限额赔偿制度”的新理解 | 第36-38页 |
7 关于高速轨道交通运输工具侵权法律完善之立法建议 | 第38-40页 |
8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作者简历 | 第43-4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