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时变信道下多普勒分集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3页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20页
     ·无线移动信道的特点第16-17页
     ·多普勒分集技术的研究意义与现状第17-20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第20-21页
     ·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第20页
     ·论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第20-21页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1-23页
第二章 发送端的多普勒分集技术第23-36页
   ·引言第23页
   ·基于符号内连续相移的多普勒分集技术第23-29页
     ·时变系统下比特交织编码的作用第23-25页
     ·添加连续相移函数的多普勒分集技术第25-29页
   ·基于符号内固定相移的多普勒分集技术第29-32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32-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接收端的多普勒分集技术第36-53页
   ·引言第36页
   ·OFDM 系统的多普勒分集技术第36-41页
     ·信道和信号模型第36-37页
     ·多普勒分集支路第37-41页
   ·基于信干比的最优参数选取分析第41-49页
     ·最大比合并后的系统信干比第41-44页
     ·最优参数的选取与计算第44-49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收发联合的多普勒分集技术第53-69页
   ·引言第53页
   ·基扩展快时变信道模型第53-57页
   ·时间选择性信道下最大分集传输方案第57-63页
     ·BEM 模型下的传输系统第57-58页
     ·时间选择性信道下的最大分集阶第58-60页
     ·最大分集传输第60-61页
     ·保证最大分集的预编码方式第61-63页
   ·双选信道下最大分集传输方案第63-65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5-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结束语第69-71页
   ·本文工作及贡献第69页
   ·下一步工作建议和研究方向第69-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个人简历第76-77页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外摄像电子白板的性能优化与USB设备开发
下一篇:MANET网络中OLSR路由协议研究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