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14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创新点 | 第13页 |
| ·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 第2章 当前我国农民民主意识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 第14-19页 |
| ·农民民主意识的含义 | 第14-16页 |
| ·农民的含义 | 第14-15页 |
| ·民主的含义 | 第15页 |
| ·民主意识的含义 | 第15-16页 |
| ·农民民主意识的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 ·权利意识 | 第16-17页 |
| ·参政意识 | 第17页 |
| ·监督意识 | 第17-18页 |
| ·法律意识 | 第18-19页 |
| 第3章 当前我国农民民主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 | 第19-29页 |
| ·农民权利意识缺失的表现 | 第19-21页 |
| ·选举权利意识薄弱 | 第19-20页 |
| ·消费权利意识薄弱 | 第20-21页 |
| ·缺乏有效的维权组织和维权机制 | 第21页 |
| ·农民参政意识缺失的表现 | 第21-24页 |
| ·政治参与的总体数量较低 | 第22-23页 |
| ·参政制度不健全,形式和渠道相对单一 | 第23页 |
| ·政治参与表面化,甚至部分参与流于形式 | 第23页 |
| ·政治参与存在非制度化、非理性化现象 | 第23-24页 |
| ·农民监督意识缺失的表现 | 第24-26页 |
| ·民主监督意识普遍较弱 | 第24-25页 |
| ·民主监督在操作上困难 | 第25-26页 |
| ·农民法律意识缺失的表现 | 第26-29页 |
| ·法律知识相对匮乏、法治意识相对较低 | 第26-27页 |
| ·畏法、厌讼心理普遍存在 | 第27页 |
| ·法律保护意识较差,“私了”现象普遍存在 | 第27-29页 |
| 第4章 当前我国农民民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9-43页 |
| ·经济因素 | 第29-30页 |
| ·经济体制 | 第29-30页 |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第30页 |
| ·文化因素 | 第30-34页 |
| ·政治文化 | 第31-32页 |
| ·传统文化 | 第32-34页 |
| ·政治因素 | 第34-38页 |
| ·政治情感 | 第34-35页 |
| ·政治体制 | 第35-36页 |
| ·政治制度 | 第36-38页 |
| ·农民自身因素 | 第38-43页 |
| ·农民自身收入水平 | 第38-39页 |
| ·农民自身文化素质 | 第39-40页 |
| ·农民自身政治素质 | 第40-43页 |
| 第5章 提高农民民主意识的对策 | 第43-53页 |
|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奠定农民民主意识的经济基础 | 第43-45页 |
| ·创新理念和思维,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 | 第43-44页 |
| ·注重化解和规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各种风险 | 第44页 |
| ·以先富带动后富,鼓励有成就的农民自主创业 | 第44-45页 |
| ·克服制度制定和运行的弊端,奠定农民民主意识的政治基础 | 第45-48页 |
| ·克服制度短缺的弊端,健全涉农组织和制度 | 第45-46页 |
| ·克服制度曲行的弊端,建立新型责任政府 | 第46-47页 |
| ·克服制度虚化的弊端,健全农民社会权益法律保障 | 第47页 |
| ·克服制度偏好的弊端,实现国民机会均等 | 第47-48页 |
|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奠定农民民主意识的文化基础 | 第48-50页 |
|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要稳固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 第48-49页 |
|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 第49页 |
| ·全面推进农村农民的素质教育,创新发展农村高等教育 | 第49-50页 |
| ·增强农民群众自身的综合素质,奠定农民民主意识的自身基础 | 第50-53页 |
| ·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 | 第50-51页 |
| ·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 第51页 |
| ·着力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奠定农民民主意识的体质基础 | 第51-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