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高动态室内环境下自适应定位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17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室外定位第12页
     ·室内定位第12-14页
     ·定向定位第14-15页
   ·本文工作第15-17页
     ·本文的贡献第15页
     ·论文的组织第15-17页
第2章 定位技术与系统概述第17-29页
   ·定位分类第17-19页
     ·室外定位服务第17页
     ·室内定位服务第17-19页
   ·定位技术分类第19-21页
     ·基于信号到达时间(TOA)第19页
     ·基于信号到达时间差(TDOA)第19-20页
     ·基于信号到达角度(AOA)第20页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I)第20-21页
   ·定位方法分类第21-23页
     ·基于传播模型的方法第21-22页
     ·基于指纹识别的方法第22-23页
   ·定位系统介绍第23-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一种基于多终端动态协同的室内定位方法第29-38页
   ·ELM 算法第29-30页
   ·OSCOELM 算法第30-32页
     ·框架介绍第30-31页
     ·定位过程第31-32页
   ·实验与分析第32-37页
     ·数据描述第32-33页
     ·问题有效性验证第33-35页
     ·流形对齐第35页
     ·常用定位算法第35-36页
     ·实验结果比较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一种基于可旋转定向天线的室内定位方法第38-49页
   ·定位所需设备第38-40页
     ·定向天线第38-39页
     ·工业风扇第39页
     ·接入点第39-40页
     ·移动终端第40页
     ·服务器第40页
   ·系统框架第40-41页
   ·定位原理第41-45页
     ·方法特色第41-42页
     ·通信模块第42-44页
     ·后台处理模块第44-45页
   ·定位结果第45-48页
     ·实验环境第45-46页
     ·设备特性验证第46-47页
     ·定位结果分析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WAU 定位系统第49-57页
   ·开发环境第49页
   ·系统结构第49-50页
   ·各功能模块介绍第50-51页
   ·客户端界面第51-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57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57-58页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致谢第64-65页
简历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SP电弧传感信号实时小波降噪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协作MIMO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能传输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