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1 农杆菌介导植物遗传转化的原理 | 第11-13页 |
·农杆菌简介 | 第11页 |
·根癌农杆菌介导植物遗传转化原理 | 第11-13页 |
2 大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研究 | 第13-15页 |
·大豆器官发生再生体系 | 第13-14页 |
·大豆原生质体的再生体系 | 第14页 |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体系 | 第14-15页 |
3 大豆遗传转化 | 第15-22页 |
·大豆遗传转化的方法 | 第15-19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5-16页 |
·基因枪法 | 第16-17页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17页 |
·其他的转化方法 | 第17-19页 |
·大豆遗传转化中目标基因和标记基因的研究 | 第19-22页 |
4 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的因素 | 第22-25页 |
·大豆基因型及农杆菌菌株 | 第22-23页 |
·添加剂的使用 | 第23-24页 |
·抑菌抗生素的使用 | 第23页 |
·抗氧化剂的使用 | 第23-24页 |
·Vir基因活化剂的使用 | 第24页 |
·筛选剂对大豆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24-25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根癌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受体材料的研究 | 第27-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大豆品种材料 | 第27页 |
·载体与菌株 | 第27-28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28-29页 |
·大豆子叶节转化 | 第29-30页 |
·发芽准备 | 第29页 |
·菌液准备 | 第29页 |
·外植体获得与侵染 | 第29-30页 |
·芽诱导 | 第30页 |
·芽伸长 | 第30页 |
·生根 | 第30页 |
·转化培养基 | 第30-31页 |
·灭菌时间对不同大豆品种污染率的影响 | 第31页 |
·不同大豆品种的萌发可用率比较及生长势 | 第31页 |
·不同大豆品种丛生芽再生频率比较 | 第31-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灭菌时间对不同大豆品种污染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大豆品种的萌发可用率比较及生长势 | 第33-34页 |
·不同大豆品种丛生芽再生频率比较 | 第34-35页 |
3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根癌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培养条件优化 | 第37-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大豆品种材料 | 第37页 |
·载体与菌株 | 第37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37页 |
·根癌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的遗传转化 | 第37-38页 |
·转化培养基 | 第38-39页 |
·不同筛选浓度对芽诱导的影响 | 第39页 |
·不同筛选浓度对芽伸长的影响 | 第39页 |
·生根与移苗 | 第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4页 |
·不同筛选浓度对芽诱导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浓度潮霉素对芽伸长的影响 | 第40-42页 |
·生根与移苗 | 第42-44页 |
3 讨论 | 第44-49页 |
·豆子萌发 | 第44-45页 |
·工程菌液的制备 | 第45页 |
·受体大豆基因型 | 第45-46页 |
·共培养与除菌 | 第46页 |
·筛选方法与继代处理 | 第46页 |
·添加剂的使用 | 第46-47页 |
·移苗 | 第47页 |
·外界条件影响 | 第47-49页 |
全文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