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40页 |
| 1 甜菜夜蛾的发生与为害 | 第14-16页 |
| 2 甜菜夜蛾的抗药性现状 | 第16-20页 |
| ·国外抗药性现状 | 第16-18页 |
| ·国内抗药性现状 | 第18-20页 |
| 3 甜菜夜蛾暴发的原因 | 第20-23页 |
| ·自身生物学特性 | 第20页 |
| ·气候条件 | 第20-21页 |
| ·种植结构调整及栽培管理 | 第21页 |
| ·天敌因素 | 第21-22页 |
| ·抗药性问题 | 第22页 |
| ·落后的监测和防治措施 | 第22-23页 |
| 4 甜菜夜蛾抗药性机理 | 第23-28页 |
| ·表皮穿透速率降低 | 第23-24页 |
| ·解毒代谢酶活性增强 | 第24-26页 |
| ·靶标部位敏感性下降 | 第26-28页 |
| 5 抗性遗传 | 第28页 |
| 6 抗性治理策略 | 第28-30页 |
| ·建立和完善抗性监测体系 | 第29页 |
| ·农业防治 | 第29页 |
| ·生物防治 | 第29-30页 |
| ·物理防治 | 第30页 |
| ·化学防治 | 第30页 |
| 7 新型杀虫剂的作用机制及其抗性现状 | 第30-37页 |
|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 第31-32页 |
| ·多杀菌素 | 第32-33页 |
| ·溴虫腈 | 第33-34页 |
| ·茚虫威 | 第34-36页 |
| ·氯虫苯甲酰胺 | 第36-37页 |
| 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7-40页 |
| 第二章 甜菜夜蛾的抗药性监测及药剂间可能存在的交互抗性分析 | 第40-54页 |
| 摘要 | 第40-41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1-43页 |
| ·供试甜菜夜蛾 | 第41-42页 |
| ·供试药剂 | 第42页 |
| ·生物测定方法 | 第42-43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 ·敏感毒力基线 | 第43-44页 |
| ·甜菜夜蛾对新型杀虫剂的抗性 | 第44页 |
| ·甜菜夜蛾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抗性 | 第44页 |
| ·甜菜夜蛾对传统杀虫剂的抗性 | 第44-50页 |
| ·不同药剂间毒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页 |
| 3 讨论 | 第50-54页 |
| 第三章 甜菜夜蛾田间种群代谢酶活性检测及甲维盐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种群的代谢抗性机理 | 第54-66页 |
| 摘要 | 第54-55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5-58页 |
| ·供试甜菜夜蛾 | 第55页 |
| ·供试药剂及化学试剂 | 第55-56页 |
| ·生物测定方法及增效剂的活体增效实验 | 第56页 |
| ·解毒代谢酶的活性测定 | 第56-58页 |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58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3页 |
| ·甜菜夜蛾田间种群的解毒代谢酶活性测定 | 第58-59页 |
| ·增效剂对甲维盐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增效作用 | 第59页 |
| ·解毒代谢酶活力与杀虫剂抗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59-63页 |
| 3 讨论 | 第63-66页 |
| 第四章 甜菜夜蛾甲维盐抗性衰退及甲维盐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遗传方式 | 第66-82页 |
| 摘要 | 第66-67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7-69页 |
| ·供试甜菜夜蛾 | 第67-68页 |
| ·供试药剂及化学试剂 | 第68页 |
| ·生物测定方法 | 第68页 |
| ·解毒代谢酶的活性测定 | 第68页 |
| ·抗性遗传方式分析 | 第68-69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9-79页 |
| ·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对甲维盐的抗性衰退趋势 | 第69-70页 |
| ·甜菜夜蛾对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遗传分析 | 第70-76页 |
| ·云南晋宁-10、上海奉贤-10种群及其与敏感种群杂交、回交后代MFO、GST、EST的活性比较 | 第76-79页 |
| 3 讨论 | 第79-82页 |
| 全文总结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