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缩写词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1-33页 |
·菊花简介 | 第11-17页 |
·菊花花色 | 第11-12页 |
·菊花遗传背景 | 第12-13页 |
·菊花育种 | 第13-14页 |
·菊花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 第14-17页 |
·花色简介 | 第17-25页 |
·花色素及其代谢途径 | 第17-19页 |
·花色相关基因 | 第19-22页 |
·蓝色花相关背景 | 第22-25页 |
·植物转基因技术简介 | 第25-31页 |
·植物转基因技术方法 | 第25-27页 |
·花色基因工程 | 第27-28页 |
·菊花转基因介绍 | 第28-31页 |
·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31-33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3-47页 |
·材料 | 第33-35页 |
·植物材料 | 第33页 |
·菌株、质粒及主要试剂 | 第33页 |
·PCR 引物 | 第33-34页 |
·基本培养基 | 第34页 |
·常用溶液 | 第34-35页 |
·方法 | 第35-47页 |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5-42页 |
·农杆菌介导的菊花遗传转化 | 第42-45页 |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遗传转化 | 第45-4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7-67页 |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7-54页 |
·RNA 的提取 | 第47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47-48页 |
·载体酶切 | 第48-49页 |
·大肠杆菌菌落PCR 检测 | 第49-50页 |
·质粒PCR 及双酶切鉴定 | 第50-52页 |
·测序结果 | 第52页 |
·农杆菌菌落PCR 检测 | 第52-54页 |
·菊花再生体系建立及遗传转化条件的确定 | 第54-64页 |
·菊花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54-55页 |
·菊花抗卡那霉素筛选强度优化 | 第55-56页 |
·农杆菌侵染菊花时间长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共培养培养基形式对抑菌的效果 | 第57页 |
·杀菌剂的选择 | 第57-58页 |
·愈伤组织DNA 扩增目的片段初步鉴定抗性愈伤 | 第58-60页 |
·再生植株DNA 扩增目的片段初步鉴定转化苗 | 第60页 |
·蓝紫色愈伤鉴定 | 第60-63页 |
·菊花遗传转化过程 | 第63-64页 |
·F3’5’H 转化拟南芥抗性苗鉴定 | 第64-67页 |
·拟南芥抗性苗DNA 扩增目的片段鉴定 | 第64页 |
·拟南芥RT-PCR 扩增目的片段初步鉴定 | 第64-67页 |
4 讨论 | 第67-71页 |
·外源基因及供体植物的选择 | 第67页 |
·菊花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67-68页 |
·菊花遗传转化条件的优化 | 第68-69页 |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69页 |
·F3’5’H 基因在转化的菊花愈伤组织细胞中高度表达 | 第69-70页 |
·材料的玻璃化现象 | 第70-71页 |
5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