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康定县某金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20页 |
|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 ·矿区概况 | 第17-18页 |
| ·交通位置 | 第17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页 |
| ·以往工作情况 | 第17-18页 |
| ·实物工作量 | 第18-20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0-22页 |
| ·地质特征 | 第20-21页 |
| ·区域地层 | 第20页 |
| ·区域构造 | 第20页 |
| ·区域岩浆活动 | 第20-21页 |
| ·区域变质作用 | 第21页 |
| ·区域矿产 | 第21-22页 |
| ·矿产特征 | 第21页 |
| ·区域金矿成矿地质条件 | 第21-22页 |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2-26页 |
| ·矿床地层 | 第22-23页 |
| ·矿床构造 | 第23-24页 |
| ·矿床岩浆活动 | 第24页 |
| ·矿床变质作用 | 第24-26页 |
| 第4章 矿山地质环境特征 | 第26-34页 |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6页 |
| ·工程地质特征 | 第26-27页 |
| ·环境地质特征 | 第27-34页 |
| 第5章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9页 |
| ·评价因子的选取及分类 | 第34页 |
| ·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34-35页 |
| ·评价因子的取值 | 第35-36页 |
| ·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36-39页 |
| 第6章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 第39-63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39-41页 |
| ·层次分析法原理 | 第39页 |
| ·权值的确定 | 第39-41页 |
| ·综合评分值计算 | 第41页 |
| ·层次分析法运用 | 第41-50页 |
| ·确定评价因子分值 | 第41-46页 |
| ·确定各评估因子权值 | 第46-47页 |
| ·计算各单元分值 | 第47-48页 |
| ·评价各单元综合评分值 | 第48-50页 |
| ·灰色关联度法 | 第50-52页 |
| ·灰色关联度法运用 | 第52-58页 |
| ·确定分析矩阵,并进行无量纲化 | 第52-54页 |
| ·构造最优样本和求关联度 | 第54-56页 |
| ·评价关联度 | 第56-58页 |
| ·综合分析结果 | 第58-61页 |
| ·矿山地质环境整体评估 | 第61-63页 |
| 第7章 防治措施 | 第63-68页 |
| ·防治方针 | 第63页 |
| ·具体防治措施 | 第63-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