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1 引言 | 第14-2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5页 |
·水力自动滚筒闸门的特点 | 第15-18页 |
·水中物体受力力学发展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计算流体力学发展现状 | 第20页 |
·气液两相流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有限单元法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流固耦合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输液管道及圆柱壳流固耦合结构振动研究 | 第25页 |
·板状结构的流固耦合振动研究 | 第25-26页 |
·水力自动滚筒闸门振动特性的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2 横置于水中圆筒闸体的应力、应变、变形以及流固耦合分析 | 第28-57页 |
·横置于水流中圆筒水力学特性 | 第28-30页 |
·横置于水流中圆筒绕流流场速度分布 | 第28-29页 |
·横置于水流中圆筒绕流流场流线分布 | 第29页 |
·横置于水流中圆筒绕流流场压力分布 | 第29-30页 |
·圆柱壳体弯曲微分方程及其通解 | 第30-35页 |
·基本概念和假设 | 第30-31页 |
·受力分析 | 第31-33页 |
·梁带弯曲微分方程 | 第33页 |
·梁带的弯曲微分方程的解 | 第33-35页 |
·柱壳体的弹性力学无距计算理论 | 第35-36页 |
·圆柱壳体弯曲问题的基本微分方程及解 | 第36-39页 |
·圆柱壳在法向荷载下的弯曲 | 第39-40页 |
·圆柱壳在任意荷载下的弯曲 | 第40-41页 |
·横置圆筒闸体绕流流场湍流计算方法 | 第41-48页 |
·控制基本方程 | 第41-42页 |
·湍流数值方法概述 | 第42-44页 |
·湍流涡粘模型 | 第44-48页 |
·流固耦合计算方法 | 第48-56页 |
·流固耦合的有限元法 | 第48-54页 |
·流固耦合计算的其他方法 | 第54-56页 |
·横置圆筒闸体在动水压力作用下的强度及壁厚确定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页 |
3 水力自动滚筒闸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 第57-96页 |
·基本原理 | 第58-59页 |
·试验目的 | 第59页 |
·模型试验设计及试验装置 | 第59-66页 |
·试验设计 | 第59-62页 |
·试验装置 | 第62-63页 |
·试验参数及方案 | 第63-66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6-95页 |
·筒体结构振动加速度分析 | 第66-72页 |
·振动位移情况分析 | 第72-84页 |
·振动频谱分析 | 第8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4 水力自动滚筒闸门的整体有限元法模拟分析 | 第96-182页 |
·概述 | 第96页 |
·研究对象 | 第96-97页 |
·横置圆筒绕流流场及圆柱筒体数值计算模型 | 第97-103页 |
·控制方程和湍流模型 | 第97页 |
·计算域及网格划分 | 第97-99页 |
·双向流固耦合分析数值计算方法 | 第99-101页 |
·模拟边界条件和流场及圆筒结构体初始条件 | 第101-102页 |
·计算工况 | 第102-103页 |
·计算模型的确定 | 第103-107页 |
·单向流固耦合及双向流固耦合模型的确定 | 第103-104页 |
·单向流固耦合模型计算结果 | 第104-105页 |
·双向流固耦合模型计算结果 | 第105-107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07-181页 |
·振动位移分布图 | 第108-180页 |
·振动位移分布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与验证 | 第180-181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182页 |
5 水中横置圆筒振动模态特性研究 | 第182-187页 |
·概述 | 第182页 |
·滚筒闸门结构的固有频率分析 | 第182-183页 |
·不同工况下圆筒闸门结构的自振分析 | 第183-184页 |
·水力自动滚筒闸门结构自振的有限元分析 | 第183页 |
·滚筒闸门结构在静水中的自振计算 | 第183-184页 |
·动水压力作用下滚筒闸门的自振频率计算 | 第184页 |
·圆筒闸体结构模态分析模拟计算结果 | 第184-187页 |
·圆筒闸体结构无水工况下振动变形及固有频率模拟分析 | 第184-185页 |
·圆筒闸体结构水下振动变形及固有频率模拟分析 | 第185-187页 |
·本章小结 | 第18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87-189页 |
·结论 | 第187-188页 |
·展望 | 第188-189页 |
致谢 | 第189-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190-200页 |
作者简介 | 第2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