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4页 |
·弱相互作用氢键、锂键、钠键的研究背景及其进展 | 第13-14页 |
·金属夹心三明治π配合物及其多层簇的研究背景和进展概述 | 第14-16页 |
·芳香性团簇 | 第16-17页 |
·超原子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非线性光学及应用 | 第18-22页 |
·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发展 | 第20-21页 |
·第一超极化率 | 第21-22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 第24-47页 |
·分子轨道理论 | 第25-29页 |
·闭壳层分子的 HFR 方程 | 第25-27页 |
·开壳层分子的 HFR 方程 | 第27-29页 |
·电子相关问题 | 第29-37页 |
·物理图象 | 第29-30页 |
·电子相关能 | 第30-31页 |
·组态相互作用(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 CI) | 第31-33页 |
·耦合簇方法(Coupled-cluster, CC) | 第33-35页 |
·微扰理论方法 | 第35-37页 |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 第37-40页 |
·电子激发态理论 | 第40-42页 |
·基组的选择 | 第42-44页 |
·研究弱相互作用体系的计算方法 | 第44-47页 |
·基组重叠误差(BSSE) | 第44-45页 |
·弱相互作用体系的几何结构优化 | 第45-47页 |
第三章 二聚体 C_2H_4-nFn···LiH (n = 0, 1, 2)中π锂键的性质 | 第47-59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计算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二聚体的平衡几何及π锂键 | 第49-51页 |
·自然键轨道电荷及氟取代效应 | 第51-54页 |
·二聚体 C_2H_4-nFn···LiH (n = 0, 1, 2)的相互作用能 | 第54-56页 |
·π锂键与π氢键的区别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二聚体 XH···NaH (X = HBe, LiBe, NaBe, HMg, LiMg,and NaMg)中的氢钠键 | 第59-72页 |
·引言 | 第59-60页 |
·计算方法 | 第60-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70页 |
·二聚体的平衡几何及氢钠键 | 第61-62页 |
·简谐振动频率与红外强度 | 第62-64页 |
·氢钠键二聚体的相互作用能 | 第64-66页 |
·自然键轨道(NBO)与 AIM(atoms-in-molecules)分析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六核碱金属夹心三明治π配合物及它的多层三明治簇(Li6)n([18]Annulene)n+1(n = 1-3) | 第72-92页 |
·引言 | 第72-73页 |
·计算方法 | 第73-7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6-87页 |
·几何结构 | 第76-79页 |
·六核碱金属夹心π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电荷转移特征 | 第79-80页 |
·相互作用能及子单元间的成键本质 | 第80-81页 |
·六核夹心π配合物的芳香性 | 第81-84页 |
·六核夹心π配合物分子的机械稳定性 | 第84-85页 |
·多层三明治簇(Li6)n([18]Annulene)n+1(n = 2-3) | 第85-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92页 |
第六章 碱金属内嵌富勒烯-超卤素复合物 Li@C60- BX4(X=F, Cl, Br)的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 | 第92-107页 |
·引言 | 第92-93页 |
·计算方法 | 第93-9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5页 |
·几何结构、键能及稳定性 | 第96-100页 |
·碱金属内嵌富勒烯与超卤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00-101页 |
·碱金属内嵌富勒烯-超卤素复合物的非线性光学响应 | 第101-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8页 |
附录 | 第128-14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