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义位势理论的敦化江源镇草炭土本构模型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草炭土的界定及其分布 | 第10-11页 |
| ·草炭土本构模型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草炭土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线性模型的研究 | 第12页 |
| ·非线性弹性模型的研究 | 第12-13页 |
| ·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 第13页 |
| ·其他的一些方法研究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第15-21页 |
| ·季冻区草炭土分布特征 | 第15-16页 |
| ·草炭土地区地形地貌及水文特征 | 第16-17页 |
| ·草炭土地区地层结构及沉积相 | 第17-19页 |
| ·季冻区草炭土自然剖面特征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邓肯-张模型参数确定 | 第21-29页 |
| ·双曲线应力应变关系 | 第21-22页 |
| ·试验参数确定 | 第22-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矩阵分析 | 第29-46页 |
| ·一维全量理论简单本构模型 | 第29-31页 |
| ·弹性力学的本构矩阵 | 第31-33页 |
| ·非线性本构理论 | 第33-34页 |
| ·邓肯-张模型 | 第34-36页 |
| ·广义位势理论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 第36-43页 |
| ·邓肯-张模型与简化的多重势面模型增量分析对比 | 第43-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建立草炭土多重势面数值弹塑性模型 | 第46-54页 |
| ·前言 | 第46页 |
| ·建立数值弹塑性模型 | 第46-48页 |
| ·关联模型条件下试验差值部分处理 | 第48-52页 |
| ·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4页 |
| ·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