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按米的粘性分论文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碳水化合物形成的影响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1 前言第14-2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6页
     ·水稻的重要地位及发展现状第14页
     ·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发展水稻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第14-16页
   ·文献综述第16-24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蔗糖含量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16-18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果糖和可溶性糖形成积累的影响第18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淀粉含量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18-20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第20-21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21-22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22-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29页
   ·试验材料第24页
   ·试验设计第24-25页
   ·取样方法第25-26页
     ·功能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测定第25页
     ·功能叶片蔗糖、果糖、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25页
     ·茎鞘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测定第25页
     ·籽粒中 ADPG 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支酶(Q 酶)活性的测定第25页
     ·籽粒淀粉含量的测定第25页
     ·植株各部分干物重的测定第25-26页
   ·测定方法第26-28页
     ·功能叶片 SPS 活性的测定第26页
     ·籽粒 ADPG 焦磷酸化酶活性的测定第26页
     ·籽粒 Q 酶活性的测定第26-27页
     ·功能叶片蔗糖和果糖含量的测定第27页
     ·叶片和茎鞘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第27页
     ·淀粉含量的测定第27-28页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第28页
   ·计算方法第28页
     ·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的计算第28页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测定第28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8-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51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功能叶片蔗糖、果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第29-34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功能叶片蔗糖含量及 SPS 活性的影响第29-31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功能叶片果糖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功能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第32-33页
     ·功能叶片 SPS 活性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之间的相关分析第33-34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34-36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籽粒 ADPG 焦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第34-35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籽粒 Q 酶活性的影响第35-36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籽粒淀粉及组分形成积累的影响第36-41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第36-37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籽粒支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籽粒总淀粉含量的影响第38页
     ·不同灌溉方式下寒地粳稻籽粒淀粉及组分含量的方差分析第38-39页
     ·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与淀粉及其组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第39-41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植株物质积累的影响第41-47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植株地上部干重的影响第41-42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植株各器官干物重的影响第42-44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茎鞘物质输出率与茎鞘物质运转率的影响第44-46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运转的影响第46-47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47-48页
   ·不同灌溉方式下寒地粳稻的水分利用效率第48-51页
     ·不同灌溉方式下寒地粳稻生育期内用水量第48-49页
     ·不同灌溉方式下寒地粳稻水分利用效率第49-51页
4 讨论第51-57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蔗糖含量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51-52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籽粒淀粉含量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52-54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植株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第54-55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55-57页
5 结论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蘖肥氮量与寒地水稻产量和氮效率的关系
下一篇:氮素水平对大豆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