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工业革命时期的绘画 | 第7-12页 |
第一节 文艺是助推工业革命的动力 | 第7-8页 |
第二节 工业革命在绘画作品中的现实反映 | 第8-9页 |
第三节 门采尔和他的《轧铁工厂》 | 第9-10页 |
第四节 工业题材绘画出现的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工业题材绘画在中国的萌芽 | 第12-14页 |
1、 时代背景 | 第12-13页 |
2、 中国建国前工业题材美术作品的情况 | 第13-14页 |
第三章 新中国的工业绘画 | 第14-27页 |
第一节 新中国-改革开放期间的工业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第二节 1949 年-1966 年的工业题材美术创作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特定历史时期的工业绘画 | 第16-20页 |
第四节 80 年代后工业题材的兴衰更迭 | 第20-25页 |
第五节 工业题材和中国近现代画家 | 第25-27页 |
第四章 西方美术中的工业形象 | 第27-31页 |
第一节 工业发展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 第27-29页 |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艺术 | 第29-31页 |
第五章 当代中国绘画中的工厂情结 | 第31-39页 |
第一节 新纪元开始的时代背景 | 第31页 |
第二节 工厂的伤痕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当代画家笔下的工厂 | 第32-39页 |
第六章 工业场景绘画的特点 | 第39-43页 |
第一节 工业题材成为中国绘画中重要题材的原因 | 第39页 |
第二节 工业场景的特点 | 第39-43页 |
第七章 当代中国工业题材绘画的前景 | 第43-45页 |
第一节 塑造新的工业精神 | 第43页 |
第二节 工业题材绘画新的关注点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工业题材绘画的跨界和突破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