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软岩的概念及特性 | 第11-13页 |
| ·软岩的概念 | 第11页 |
| ·软岩的力学特性 | 第11-12页 |
| ·软岩的工程特性 | 第12-13页 |
| ·国内外在软岩巷道支护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朱仙庄矿软岩巷道支护现存的问题 | 第15页 |
| ·锚架注支护技术简介 | 第15-16页 |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 2 锚架注支护的理论计算分析 | 第20-36页 |
| ·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基本假设 | 第20-21页 |
| ·弹性区的应力和位移计算 | 第21-23页 |
| ·边界条件 | 第21-22页 |
| ·基本方程 | 第22页 |
| ·弹性区的应力和径向位移求解 | 第22-23页 |
| ·锚固区外应变软化区的应力和位移计算 | 第23-27页 |
| ·边界条件 | 第23页 |
| ·基本方程 | 第23-24页 |
| ·锚固区外应变软化区的径向位移和应力求解 | 第24-27页 |
| ·锚固区内应变软化区的应力和位移计算 | 第27-28页 |
| ·边界条件 | 第27页 |
| ·基本方程 | 第27页 |
| ·锚固区内应变软化区的径向位移和应力求解 | 第27-28页 |
| ·残余强度区的应力和位移计算 | 第28-30页 |
| ·边界条件 | 第28-29页 |
| ·基本方程 | 第29页 |
| ·残余强度区的径向位移和应力求解 | 第29-30页 |
| ·注浆区的应力和位移计算 | 第30-32页 |
| ·边界条件 | 第30页 |
| ·基本方程 | 第30-31页 |
| ·注浆区的径向位移和应力求解 | 第31-32页 |
| ·应变软化区半径和残余强度区半径的计算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3 试验巷道地质条件与锚架注理论计算应用 | 第36-44页 |
| ·试验巷道的工程地质条件 | 第36-40页 |
| ·矿井概况 | 第36页 |
| ·Ⅱ水平第二部皮带机巷(南段)地质条件 | 第36-40页 |
| ·锚架注理论计算应用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4 试验巷道支护方案数值模拟分析 | 第44-64页 |
|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 第44-45页 |
| ·ANSYS 原理简介 | 第44页 |
| ·FLAC3D基本原理简介 | 第44-45页 |
| ·FLAC3D特点介绍 | 第45页 |
| ·数值模拟方案的确立 | 第45-46页 |
| ·基本设计原则 | 第45-46页 |
| ·基本假设条件 | 第46页 |
| ·模拟方案的确立 | 第46页 |
| ·试验巷道数值模拟说明 | 第46-49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6-48页 |
| ·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48-49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63页 |
| ·四种支护方式下的巷道围岩水平应力状态对比分析 | 第49-53页 |
| ·四种支护方式下的巷道围岩垂直应力状态对比分析 | 第53-57页 |
| ·四种支护方式下的巷道断面水平位移分布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 ·四种支护方式下的巷道断面竖直位移分布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 ·四种支护方式下的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5 现场工业性试验 | 第64-76页 |
| ·Ⅱ水平第二部皮带机巷(南段)原支护状况及变形特征分析 | 第64-68页 |
| ·Ⅱ水平第二部皮带机巷(南段)原支护方式介绍 | 第64页 |
| ·Ⅱ水平第二部皮带机巷(南段)变形特征分析 | 第64-68页 |
| ·Ⅱ水平第二部皮带机巷(南段)试验巷道支护设计 | 第68-71页 |
| ·支护方式的选取 | 第68-69页 |
| ·支护材料及其参数的选取 | 第69-70页 |
| ·支护说明和技术关键 | 第70-71页 |
| ·数据观测及分析 | 第71-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 ·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作者简历 | 第82-8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