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绪论 | 第14-19页 |
一、写作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三、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康有为的生平与学术 | 第19-31页 |
第一节 以科举考试的失利和七次上书清帝看康有为的性格形成 | 第19-25页 |
一、晚中的秀才 | 第19-23页 |
二、落榜的举人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康有为的学术及著作略述 | 第25-31页 |
一、康有为与今文经学 | 第25-26页 |
二、《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 | 第26-31页 |
第二章 康有为的学术背景与书学思想渊源 | 第31-43页 |
第一节 清代学术思潮与清代中晚期书坛状况 | 第31-36页 |
一、清代学术的复古思潮和清中晚期的政治文化 | 第31-33页 |
二、乾嘉金石学风对清代中晚期书坛的影响 | 第33-35页 |
三、西学东渐与清代碑学的中兴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理论的启示:来源于阮元、包世臣 | 第36-43页 |
第三章 康有为的碑学思想及其《广艺舟双楫》 | 第43-85页 |
第一节 康有为的碑学思想之源 | 第43-46页 |
第二节 碑学的发扬——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 第46-85页 |
一、《广艺舟双楫》 | 第47-58页 |
二、“抑帖、尊碑、卑唐、尊魏”的书学立场 | 第58-69页 |
三、康有为论书绝句十五首释评 | 第69-77页 |
四、康有为书学的师承 | 第77-85页 |
第四章 对康有为的书学认识 | 第85-92页 |
第一节 康有为书学的“形学”之见 | 第86-88页 |
第二节 康有为书学的“精”“熟”之融合 | 第88-90页 |
第三节 康有为“书学”与“变法”之相关性 | 第90-92页 |
第五章 康有为书法实践的两面性 | 第92-112页 |
第一节 激进下的碑学书之微探 | 第95-104页 |
第二节 隐匿下的帖学书作之气象 | 第104-112页 |
结语:对康有为书学思想的思考 | 第112-113页 |
文化现象之思考 | 第113-114页 |
现代碑、帖之思考 | 第114-115页 |
当代中国书法之思考 | 第115-118页 |
康有为学术年表 | 第118-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