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一、 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 (一) 调查的目的 | 第13-14页 |
| (二) 调查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第14-15页 |
| 二、 调查地点与方法 | 第15-16页 |
| (一) 调查的地点和对象 | 第15页 |
| (二) 调查的主要方法 | 第15-16页 |
| 三、 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16-29页 |
| (一) 凯里市人民法院 2011 年审理的民转刑案件总体情况 | 第16-18页 |
| (二) 民转刑的心理需要 | 第18-20页 |
| (三) 民转刑的犯罪行为实施原因 | 第20-21页 |
| (四) 民转刑的刑事量刑情况 | 第21-23页 |
| (五) 量刑时对酌定情节的适用情况 | 第23-26页 |
| (六) 民转刑刑事量刑渗透民意的效果 | 第26-29页 |
| 四、 刑事量刑渗透民意分析与讨论 | 第29-42页 |
| (一) 民间纠纷的形成和特点 | 第29-30页 |
| (二) 民间纠纷到刑事犯罪的生成原因 | 第30-31页 |
| (三) 民转刑刑事量刑导入民意的依据和实践情况 | 第31-37页 |
| 1、 量刑导入民意的依据和空间 | 第31-33页 |
| 2、 实务中量刑导入民意的情况 | 第33-37页 |
| (四) 民转刑刑事量刑渗透民意的可能性 | 第37-40页 |
| 1、 量刑导入民意的可行性理论分析 | 第37-39页 |
| 2、 量刑导入民意实践可行性分析 | 第39-40页 |
| (五) 民转刑量刑导入民意的效果 | 第40-41页 |
| (六) 民转刑量刑导入民意的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 五、 结论和建议 | 第42-46页 |
| (一) 调查的结论 | 第42-43页 |
| (二) 完善民转刑量刑渗透民意的建议 | 第43-46页 |
| 1、 预防民转刑的建议 | 第43-44页 |
| 2、 民转刑量刑渗透民意的建议 | 第44-46页 |
| (1)机制方面的建议 | 第44-45页 |
| (2)理念方面的建议 | 第45-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一、 著作类 | 第47-48页 |
| 二、 论文类 | 第48-49页 |
| 三、 其它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