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MLCT发光的铼(Ⅰ)和钌(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和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49页
 第一节 光物理和光化学的基本过程第13-16页
 第二节 金属配合物的电子激发态第16-19页
     ·配体内的电荷跃迁第16-17页
     ·金属中心的电荷跃迁第17页
     ·配体到配体的电荷跃迁第17页
     ·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跃迁第17-18页
     ·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跃迁第18页
     ·金属-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跃迁第18页
     ·其它类型的电荷跃迁第18-19页
 第三节 基于MLCT发光的金属配合物的应用第19-43页
     ·基于MLCT发光的金属配合物在化学传感器领域的应用第19-37页
     ·基于MLCT发光的金属配合物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第37-43页
 第四节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9页
第二章 功能性核壳纳米粒子的构建、表征以及在细胞标记中的应用第49-83页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设计思想第49-53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53-68页
     ·实验仪器第53页
     ·实验试剂第53页
     ·配体L1、L2、L3、L4和L5的合成与表征第53-60页
     ·Re配合物Re-A、Re-B、Re-C、Re-D和Re-E的合成与表征第60-65页
     ·三嵌段聚合物(PDMAEMA-b-poly(PEGMA)-b-PDMAEMA)F的合成与表征第65-67页
     ·核壳纳米粒子的构建第67页
     ·电泳实验第67页
     ·细胞培养、成像以及DNA转染实验第67-68页
     ·紫外及荧光光谱的测定第68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68-80页
     ·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第68-71页
     ·Re配合物的疏水性特征第71-72页
     ·核壳纳米粒子的结构特征和光学物理性质第72-77页
     ·细胞成像标记第77-78页
     ·基因转染第78-80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第三章 基于MLCT发光Ru(Ⅱ)配合物识别Hg~(2+)的光化学传感器设计、合成和应用第83-103页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设计思想第83-86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86-93页
     ·实验仪器第86-87页
     ·实验试剂第87页
     ·配体L6的合成与表征第87-91页
     ·配合物Ru-G的合成与表征第91-92页
     ·紫外及荧光光谱的测定,第92-93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93-100页
     ·配合物Ru-G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特征第93-96页
     ·Hg~(2+)对配合物Ru-G的紫外和荧光光谱影响第96-98页
     ·配体Ru-G对Hg~(2+)选择性识别第98-100页
 第四节 本章总结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3页
第四章 基于MLCT发光配合物的Cys和Hys光化学传感器设计、合成和应用第103-123页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设计思想第103-106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106-113页
     ·实验仪器第106页
     ·实验试剂第106页
     ·配体L8和L9合成与表征第106-108页
     ·配合物Re-H、Re-I、Re-J和Ru-K的合成与表征第108-110页
     ·配合物Re-H的晶体结构第110-112页
     ·紫外及荧光光谱的测定第112-113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113-120页
     ·配合物Re-H、Re-I、Re-J和Ru-K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特征第113-115页
     ·配合物Re-H、Re-I、Re-J和Ru-K对半胱氨酸传感能力筛选第115-116页
     ·半胱氨酸和高半胱氨酸配合物Re-H的紫外和荧光光谱影响第116-119页
     ·半胱氨酸和高半胱氨酸对配合物Re-H的核磁共振氢谱影响第119-120页
 第四节 本章总结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3页
第五章 总结第123-125页
附录第125-138页
个人简历第138-139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叠氮/甲酸分子基磁性配合物研究
下一篇:含Mn~Ⅲ离子的分子纳米磁体及桥联其它金属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