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心电采集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心电信号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心电信号产生机理及特点 | 第13-18页 |
·心电信号产生机理 | 第13-14页 |
·心电信号的特点及意义 | 第14-15页 |
·心电信号的测量方法 | 第15-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心电信号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18-31页 |
·心电采集及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18-20页 |
·系统总体设计框架 | 第18-19页 |
·系统硬件电路的组成 | 第19页 |
·系统对硬件电路的要求 | 第19-20页 |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 第20-25页 |
·前置级电路 | 第20-22页 |
·滤波电路 | 第22-24页 |
·二级放大电路 | 第24页 |
·电平抬升电路 | 第24-25页 |
·MSP430 单片机 | 第25-26页 |
·MSP430 系列单片机特点 | 第25-26页 |
·A/D 转换 | 第26页 |
·蓝牙无线通信模块 | 第26-27页 |
·蓝牙技术及特点 | 第26-27页 |
·蓝牙模块简介 | 第27页 |
·下位机程序 | 第27-30页 |
·主程序 | 第28页 |
·信号采集程序 | 第28-29页 |
·串口通信子程序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LabVIEW 串口通信及 ECG 波形预处理 | 第31-47页 |
·LabVIEW 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 | 第31-34页 |
·串口通信 | 第31-33页 |
·数据的保存 | 第33-34页 |
·数据的恢复与回放 | 第34页 |
·小波变换基础 | 第34-40页 |
·小波理论 | 第35-39页 |
·小波去噪的 3 种方法 | 第39-40页 |
·小波去噪考虑的因素 | 第40-41页 |
·小波基的选择 | 第40-41页 |
·信号与噪声的频带分布 | 第41页 |
·小波基在各尺上的通频带[45] | 第41页 |
·滤波方案的确定 | 第41-46页 |
·消除基线漂移 | 第42-44页 |
·滤除高频噪声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QRS 波群的检测及系统性能分析 | 第47-59页 |
·QRS 波群检测 | 第47-54页 |
·R 波检测方法 | 第47-48页 |
·自适应差分阈值算法 | 第48-50页 |
·自适应小波阈值算法 | 第50-53页 |
·R 波漏检及误检的判定原则 | 第53页 |
·检测 QRS 波的起点和终点 | 第53-54页 |
·心率分析 | 第54-55页 |
·心率参数的计算 | 第54-55页 |
·心率分析 | 第55页 |
·系统性能的分析 | 第55-56页 |
·心电采集系统界面的设计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总结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