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中国舞蹈、舞剧论文--各种舞蹈论文--民间舞蹈、民族舞蹈论文--民间舞蹈论文

猴打棒田野调查与分析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9页
绪论第9-16页
 第一节 “猴打棒”研究综述第9-12页
  一、选题缘起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1-12页
 第二节 理论来源及研究方法概述第12-16页
  一、理论来源概述第12-14页
  二、方法论概述第14-16页
第一章 “猴打棒”生存现状概述第16-26页
 第一节 三拨子乡生态环境概述第16-22页
  一、三拨子乡自然地理文化概述第16-18页
  二、三拨子乡历史文化背景概述第18-22页
 第二节 “猴打棒”舞蹈基本形态概述第22-26页
  一、“原生态”舞蹈形态概述第22-23页
  二、“次生型”舞蹈形态概述第23-26页
第二章 “猴打棒”的田野考察与分析第26-42页
 第一节 “猴打棒”田野考察综述第26-35页
  一、传承人采访实录第26-30页
  二、文化馆官员、乡长采访实录第30-33页
  三、现今“猴打棒”民俗活动实录第33-35页
 第二节 “猴打棒”研究新探与论证第35-42页
  一、“猴打棒”溯源新探第35-37页
  二、“猴打棒”民族属性判定分析第37-38页
  三、“猴打棒”与萨满舞的关联性探索第38-42页
第三章 “猴打棒”舞蹈形态及文化分析第42-65页
 第一节 “猴打棒”的舞蹈形态分析第42-55页
  一、显要动作部位第42-51页
  二、节奏型与呼吸型第51-52页
  三、场图第52-55页
 第二节 “猴打棒”典型舞畴分析第55-65页
  一、“猴打棒”舞蹈语境分析第56-57页
  二、“猴打棒”文化符号分析——木棒、扇子、服饰、祠堂第57-62页
  三、“猴打棒”舞蹈语义分析第62-65页
第四章 “猴打棒”存在现状的思考第65-69页
 第一节 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第65-67页
  一、社会文化发展的缺口第65-66页
  二、传统民俗功能退化第66-67页
  三、传承与保护自主意识削弱第67页
 第二节 对“猴打棒”文化保护的思考第67-69页
结语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科研成果等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步苗乡吊龙文化研究
下一篇:隋唐至明代礼乐观念变化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