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交直流混合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直流控制方式对受端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第18-32页 |
·换流器控制方式 | 第18-22页 |
·换流器控制方式与受端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关系 | 第22-24页 |
·基于逆变站交流母线电压水平的动态VDCOL控制策略 | 第24-26页 |
·仿真分析 | 第26-29页 |
·小结 | 第29-32页 |
第三章 交流系统强度及负荷模型对受端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第32-46页 |
·交流系统强度影响分析 | 第32-37页 |
·交流系统强度 | 第32-35页 |
·仿真分析 | 第35-37页 |
·负荷模型影响分析 | 第37-43页 |
·负荷模型 | 第37-42页 |
·仿真分析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受端山东电网暂态电压稳定性分析与对策 | 第46-62页 |
·系统仿真模型和计算条件 | 第47-48页 |
·模型选择 | 第47-48页 |
·计算条件 | 第48页 |
·直流闭锁故障下山东电网暂态电压稳定性分析与对策 | 第48-55页 |
·仿真分析 | 第48-51页 |
·紧急切负荷控制策略 | 第51-55页 |
·复杂故障下山东电网暂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 第55-59页 |
·直流双极闭锁后失去主要联络通道的系统响应 | 第55-57页 |
·直流双极闭锁后失去东部主要无功源系统响应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9-7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