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集资诈骗犯罪的概述 | 第11-16页 |
第一节 非法集资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集资诈骗犯罪法律规制的立法沿革 | 第12-16页 |
第二章 集资的概念与辨析 | 第16-21页 |
第一节 集资的概念与对象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与集资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7-21页 |
第三章 集资诈骗罪客观构成要件之——诈骗方法 | 第21-24页 |
第一节 诈骗方法的概念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对诈骗方法进行类型化解释 | 第22-24页 |
第四章 集资诈骗罪客观构成要件之——非法集资 | 第24-45页 |
第一节 非法性特征 | 第24-29页 |
一、 “非法”的理解 | 第24-25页 |
二、 非法性特征的理解 | 第25-29页 |
第二节 公开性特征 | 第29-34页 |
一、 公开性特征的含义 | 第29-30页 |
二、 公开性特征的理解 | 第30-34页 |
第三节 利诱性特征 | 第34-36页 |
第四节 社会性特征 | 第36-45页 |
一、 两起案件引发的思考 | 第36-39页 |
二、 我国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以及刑法学界对“社会公众”的理解 | 第39-40页 |
三、 “社会公众”涵义的反思 | 第40-43页 |
四、 “社会公众”的本质和解读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