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总线型调速控制系统的设计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 ·课题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 第7-8页 |
| ·本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 | 第8页 |
| ·PROFIBUS 的简介 | 第8-9页 |
| ·现场总线的国内外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综述 | 第9页 |
| ·国外综述 | 第9-10页 |
| ·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 第2章 电动机调速原理 | 第11-20页 |
| ·三相异步电机 | 第11页 |
| ·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 ·异步电动机调速 | 第12-16页 |
| ·调速原理 | 第12页 |
| ·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12-13页 |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 第13-16页 |
| ·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 | 第16-20页 |
| ·变频技术概述 | 第16-17页 |
| ·变频器原理 | 第17-18页 |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及其原理 | 第18-20页 |
| 第3章 PROFIBUS 概述 | 第20-28页 |
| ·PROFIBUS | 第20页 |
| ·解析 PROFIBUS | 第20-24页 |
| ·PROFIBUS 的协议结构 | 第20-21页 |
| ·PROFIBUS 的传输技术 | 第21-23页 |
| ·PROFIBUS 总线存取协议 | 第23-24页 |
| ·PROFIBUS-DP | 第24-26页 |
| ·PROFIBUS-DP 数据通信 | 第24-25页 |
| ·PROFIBUS—DP 的循环 | 第25-26页 |
| ·PROFIBUS 技术的优越性 | 第26页 |
| ·电动机总线型调速系统主从站的建立 | 第26-28页 |
| 第4章 组态设计及编程软件 | 第28-40页 |
| ·S7-300 概述 | 第28-31页 |
| ·系统组成 | 第28-30页 |
| ·功能及通讯 | 第30页 |
| ·S7-300 的扩展模块 | 第30-31页 |
| ·STEP7 编程软件概述 | 第31-37页 |
| ·项目的硬件组态 | 第31-33页 |
| ·程序编写 | 第33-35页 |
| ·变频器的控制 | 第35-36页 |
| ·程序流程图 | 第36-37页 |
| ·组态王软件组态设计 | 第37-40页 |
| ·新建组态王监控界面 | 第37-38页 |
| ·创建组态画面 | 第38-40页 |
| 第5章 电动机总线型调速控制系统 | 第40-53页 |
| ·控制电路设计 | 第40-43页 |
| ·系统硬件布局图 | 第40页 |
| ·系统硬件配置图 | 第40-41页 |
| ·外部接线图 | 第41页 |
| ·布局图 | 第41-43页 |
| ·系统分析 | 第43-48页 |
| ·系统控制框图 | 第43-44页 |
| ·控制电路分 | 第44页 |
| ·实验的实物接线图 | 第44-46页 |
| ·软件设计 | 第46-48页 |
| ·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 第48-51页 |
| ·实验过程叙述 | 第48页 |
| ·实验现象描述 | 第48-51页 |
| ·电动机总线型调速控制系统设关键问题 | 第51-5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3页 |
| ·展望 | 第53-55页 |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