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9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借贷 | 第13页 |
·借贷能力 | 第13-14页 |
·借贷意向(需要)和借贷需求 | 第14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9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16-17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9-29页 |
·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农业信贷补贴论 | 第19-20页 |
·农村金融市场论 | 第20页 |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20-21页 |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 第21-22页 |
·文献综述 | 第22-27页 |
·借贷发生频率 | 第22页 |
·借贷水平和借贷规模方面 | 第22-23页 |
·借贷来源和借贷用途方面 | 第23-24页 |
·借贷利率方面 | 第24-25页 |
·农户借贷意向满足程度及需求的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述评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湖南省及中部地区经济、金融现状分析 | 第29-37页 |
·湖南省的自然资源与环境 | 第29-30页 |
·中、东、西部、东北地区GDP比较 | 第30-31页 |
·中部地区及湖南省农业现状 | 第31-32页 |
·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第31页 |
·各地区粮食产量 | 第31-32页 |
·中部地区农民收入 | 第32页 |
·中部地区金融现状 | 第32-35页 |
·资金流向 | 第33页 |
·银行业金融机构分布 | 第33-34页 |
·存贷款情况 | 第34页 |
·湖南省金融运行情况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样本农户借贷需求描述分析 | 第37-43页 |
·数据来源与调查设计 | 第37-38页 |
·数据来源 | 第37页 |
·样本简介及代表性说明 | 第37-38页 |
·样本农户借贷特征分析 | 第38-42页 |
·借贷来源、利率、担保 | 第38-39页 |
·农户各渠道借贷资金的用途 | 第39-40页 |
·借贷用途 | 第40-41页 |
·各用途借贷需要被满足程度 | 第41-42页 |
·借贷期限、额度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农户借贷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51页 |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第43-46页 |
·农户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理论基础 | 第43-44页 |
·分析框架 | 第44-46页 |
·变量与指标 | 第46-47页 |
·变量与指标 | 第46-47页 |
·计量回归结果讨论 | 第47-51页 |
·对借贷意向的回归结果讨论 | 第47-49页 |
·对借贷有效需求的回归结果讨论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农户生产经营类型调整和发展需要注意金融支持的配备 | 第52页 |
·国家应该设置政策性贷款,满足低收入人群的借贷需要,扶持低收入家庭的生产创收 | 第52页 |
·发放农户小额贷款适当的高利率是可行的 | 第52-53页 |
·政府通过技术引进或相关培训弥补农户文化程度不高的制约 | 第53页 |
·建立针对大病等的社会保障制度,明确政府对医疗、教育方面的责任,缓解农民生活性资金不足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63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