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及遗传机制 | 第12-17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概念 | 第12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类型 | 第12-15页 |
·同源细胞质雄性不育 | 第12-13页 |
·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 | 第13-15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制 | 第15-16页 |
·线粒体DNA(mtDNA)与细胞质雄性不育 | 第15-16页 |
·叶绿体DNA(cpDNA)与细胞质雄性不育 | 第16页 |
·核基因组与细胞质雄性不育 | 第16页 |
·芸薹属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应用 | 第16-17页 |
2 分子标记的原理及分类 | 第17-23页 |
·分子标记的原理 | 第17-18页 |
·分子标记分类 | 第18-20页 |
·基于DNA杂交的分子标记 | 第18页 |
·基于PCR的DNA标记 | 第18-19页 |
·PCR与限制性酶切技术结合的DNA标记 | 第19页 |
·最新出现的分子标记 | 第19-20页 |
·分子标记技术在芸薹属胞质雄性不育中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细胞质类型分子鉴定 | 第20-21页 |
·目的基因标记与定位 | 第21-22页 |
·品种鉴定及纯度分析 | 第22-23页 |
3 展望 | 第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8页 |
第二章 不结球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新种质P70-203植物学特性研究 | 第28-36页 |
摘要 | 第28-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供试材料 | 第29页 |
·植物学性状比较观察测定 | 第29-30页 |
·花器官形态特征调查 | 第29页 |
·不育性调察 | 第29页 |
·综合农艺性状调查 | 第29-30页 |
2 结果 | 第30-33页 |
·不育系与保持系花器官形态特征 | 第30-32页 |
·不育系与保持系育性调察测定 | 第32-33页 |
·不育系与保持系综合农艺性状 | 第33页 |
3 讨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不结球白菜新种质P70-203雄性不育细胞质类型的鉴定 | 第36-46页 |
摘要 | 第36-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供试材料与试剂 | 第37页 |
·DNA制备及不育池、可育池的构建 | 第37-38页 |
·特异引物设计 | 第38页 |
·特异引物PCR扩增 | 第38-39页 |
·特异条带回收并测序 | 第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4页 |
·特异引物PCR扩增 | 第39-40页 |
·特异条带的回收纯化 | 第40-41页 |
·序列分析 | 第41-44页 |
3 讨论 | 第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不结球白菜杂交种指纹图谱鉴定及方法研究 | 第46-60页 |
摘要 | 第46-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2页 |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DNA的提取及检测 | 第47页 |
·引物序列 | 第47-49页 |
·RAPD反应体系及程序 | 第49-50页 |
·RAPD反应体系及条件 | 第49页 |
·产物分离及检测 | 第49-50页 |
·SSR反应体系及程序 | 第50-51页 |
·SSR反应体系及条件 | 第50页 |
·扩增产物分离及染色 | 第50-51页 |
·SRAP反应体系及程序 | 第51-52页 |
·SRAP反应体系及条件 | 第51页 |
·扩增产物分离及染色 | 第51-52页 |
2 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RAPD标记结果 | 第52-54页 |
·引物筛选 | 第52页 |
·扩增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SSR标记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SRAP标记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引物筛选 | 第55页 |
·扩增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3 讨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全文结论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