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式振镜控制系统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概要 | 第8-12页 |
| ·振镜控制系统的工作方式 | 第8-10页 |
| ·振镜控制系统的应用背景 | 第10-12页 |
| ·振镜控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 ·先进控制策略的发展 | 第13-14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 ·全文内容安排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数字式振镜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6-30页 |
| ·数字式振镜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6页 |
| ·数字式振镜控制系统的各组成部分 | 第16-24页 |
| ·振镜电机 | 第16-20页 |
| ·振镜位置传感器 | 第20-22页 |
| ·扫描反射镜 | 第22-23页 |
| ·振镜控制驱动器 | 第23-24页 |
| ·振镜的三闭环设计 | 第24-28页 |
| ·电流环 PI 调节器的设计 | 第25-26页 |
| ·速度环 PI 调节器的设计 | 第26-27页 |
| ·位置环 PID 调节器的设计 | 第27-28页 |
| ·本章总结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振镜控制驱动器的硬件设计 | 第30-44页 |
| ·数字控制器的硬件总体设计 | 第30-38页 |
| ·数字处理器的选型 | 第30-31页 |
| ·数模转换器及模数转换器芯片的选型 | 第31-32页 |
| ·SRAM 和 FLASH 芯片的选型 | 第32页 |
| ·DSP 最小系统的设计 | 第32-34页 |
| ·外部存储器扩展模块的设计 | 第34-35页 |
| ·A/D 模块的设计 | 第35-36页 |
| ·D/A 模块的设计 | 第36-37页 |
| ·串口通信模块的设计 | 第37页 |
| ·控制器逻辑模块的设计 | 第37-38页 |
| ·振镜驱动器的硬件设计 | 第38-42页 |
| ·位置信号检测模块的设计 | 第38-39页 |
| ·电流环校正模块的设计 | 第39-40页 |
| ·功率放大模块的设计 | 第40-41页 |
| ·线性隔离模块的设计 | 第41-42页 |
| ·本章总结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数字式振镜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4-52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DSP 软件开发环境及开发流程 | 第44-45页 |
|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5-48页 |
| ·数据的预处理 | 第48-49页 |
| ·校正算法的数字实现 | 第49-50页 |
| ·本章总结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基于新型算法的振镜控制系统的研究与仿真 | 第52-68页 |
| ·基于模糊 PID 算法的振镜控制系统的研究 | 第52-58页 |
| ·模糊控制器的原理 | 第52-53页 |
| ·模糊 PID 控制的原理 | 第53页 |
| ·基于模糊 PID 算法的控制器的设计 | 第53-56页 |
| ·基于模糊 PID 算法的振镜控制系统的仿真 | 第56-58页 |
| ·基于滑模变结构算法的振镜控制系统的研究 | 第58-67页 |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原理 | 第58-59页 |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条件 | 第59-60页 |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设计方法 | 第60-62页 |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优缺点 | 第62页 |
| ·基于滑模变结构算法的振镜控制系统的仿真 | 第62-64页 |
| ·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算法的振镜控制系统的仿真 | 第64-67页 |
| ·仿真分析 | 第67页 |
| ·本章总结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 ·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