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二、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7-8页 |
1、 研究对象 | 第7页 |
2、 研究内容 | 第7-8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四、 相关概念界说 | 第11-12页 |
1、 手工艺 | 第11页 |
2、 艺术经济 | 第11-12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建国初期的江苏手工艺经济(1949-1966) | 第13-29页 |
第一节 江苏手工艺经济发展的复苏 | 第13-16页 |
一、 发展概况 | 第13-15页 |
二、 政府策略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江苏手工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 第16-24页 |
一、 手工艺作坊的发展变化 | 第16-19页 |
二、 手工艺艺人的发展境遇 | 第19-22页 |
三、 手工艺经济结构及模式 | 第22-24页 |
第三节 江苏手工艺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 | 第24-29页 |
一、 江苏手工艺发展的文化烙印 | 第24-26页 |
二、 国内外文化交流的空间拓展 | 第26-29页 |
第二章 “文革”时期的江苏手工艺经济(1966-1976) | 第29-35页 |
第一节 命运多舛的江苏手工艺 | 第29-32页 |
一、 在变革和冲击中遭受破坏 | 第29-30页 |
二、 政府策略与结构上的变化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文革”期间江苏手工艺发展的基本特征 | 第32-35页 |
一、 手工艺艺人的发展境遇 | 第32页 |
二、 手工艺创作题材的变化 | 第32-33页 |
三、 “苏南社队工业”的探索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江苏手工艺经济(1978-2010) | 第35-63页 |
第一节 江苏手工艺经济发展的春天 | 第35-41页 |
一、 发展概况 | 第35-38页 |
二、 政府导向策略与扶持 | 第38-41页 |
第二节 江苏手工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 第41-49页 |
一、 市场经济下的商品化经营模式 | 第41-42页 |
二、 宏观调控下的个体与产业发展 | 第42-45页 |
三、 手工艺艺术产业的结构建设与发展规模 | 第45-47页 |
四、 手工艺生产的个性化与多元创新意识 | 第47-49页 |
第三节 江苏手工艺经济发展的市场景遇 | 第49-53页 |
一、 国内外手工艺经济的交往 | 第49-51页 |
二、 手工艺产业市场价格机制 | 第51-53页 |
第四节 “非遗”情结下的江苏手工艺经济 | 第53-63页 |
一、 拯救非遗与发展文化产业的结合 | 第53-56页 |
二、 江苏手工艺经济发展的个案与调查 | 第56-63页 |
结语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一)著作 | 第69页 |
(二)论文 | 第69-70页 |
(三)学术媒体、报纸、网络资料 | 第70-71页 |
(四)其他相关采访及调研资料 | 第71-73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