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10-23页 |
1 副结核病介绍 | 第10页 |
2 副结核病的危害 | 第10-11页 |
3 副结核病的发病机制 | 第11-14页 |
·毒力因子 | 第12-13页 |
·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宿主后的免疫应答 | 第13-14页 |
4 副结核分枝杆菌保护性抗原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抗原85复合物 | 第15页 |
·热休克蛋白 | 第15-16页 |
·酶类 | 第16-18页 |
·其他抗原 | 第18-19页 |
5 副结核病的诊断技术进展 | 第19-21页 |
·细菌学诊断 | 第19页 |
·变态反应诊断 | 第19-20页 |
·ELISA检测 | 第20页 |
·PCR检测 | 第20-21页 |
6 副结核病的防治 | 第21-22页 |
7 转染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 第23-48页 |
实验一 副结核分枝杆菌20kD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 | 第23-40页 |
1 引言 | 第23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3-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7页 |
·方法 | 第27-33页 |
3 结果 | 第33-39页 |
·副结核分枝杆菌20kD PCR扩增 | 第33-34页 |
·重组克隆质粒的鉴定 | 第34-36页 |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鉴定 | 第36-38页 |
·荧光抗体检测 | 第38页 |
·RT-PCR检测 | 第38-39页 |
4 讨论 | 第39页 |
·目的基因的选择 | 第39页 |
·PCR条件的摸索 | 第39页 |
·转染方式的选择 | 第39页 |
5 小结 | 第39-40页 |
实验二 副结核分枝杆菌20kD基因对免疫动物的研究 | 第40-48页 |
1 引言 | 第40页 |
2 方法 | 第40-44页 |
·材料 | 第40-42页 |
·方法 | 第42-44页 |
3 结果 | 第44-46页 |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纯度鉴定 | 第44页 |
·免疫小鼠的CD3~+、CD4~+、CD8~+T细胞检测 | 第44-45页 |
·免疫小鼠γ-干扰素和IL-2的检测 | 第45页 |
·免疫小鼠血清的ELISA检测 | 第45页 |
·豚鼠的变态反应检测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47页 |
·免疫小鼠的选择 | 第46页 |
·质粒大小与纯度 | 第46-47页 |
·接种方法和接种剂量 | 第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缩略语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
附件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