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皮肤病学与性病学论文--皮肤附属器官病论文--皮脂腺疾病论文

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致病菌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发病机制初步探讨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1-8页
中文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1 引言第14-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20页
     ·实验材料第17页
     ·实验细胞与细菌第17页
     ·试剂第17页
     ·仪器与设备第17页
   ·实验内容与方法第17-20页
     ·细菌培养第17-18页
     ·革兰氏染色第18页
     ·细胞培养第18页
     ·ATB Rapid ID 32A 系统鉴定第18-19页
       ·16SrDNA 测序分析第19页
     ·系统发育树分析第19-20页
     ·痤疮丙酸杆菌与 HaCat 细胞共培养第20页
     ·统计方法第20页
3.实验结果第20-29页
   ·临床研究第20-21页
   ·WOOD 灯观察第21-22页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第22-23页
   ·16sDNA 测序及序列相似形分析第23-24页
   ·系统发育树分析第24页
   ·痤疮丙酸杆菌对 HaCat 细胞生长的影响第24-28页
   ·痤疮丙酸杆菌对 HaCat 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第28-29页
4. 讨论第29-31页
5. 结论第31页
6.下一步工作展望第31-32页
7. 参考文献第32-34页
附录一(个人简历及攻读期成果)第34-35页
附录二(致谢)第35-36页
附录三(综述)第36-41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变性红斑角化症一家系GJB3和GJB4基因突变研究
下一篇:LCE和CLEC16A基因交互作用与中国汉族人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