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对象 | 第9页 |
·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其目标 | 第9-11页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研究意义及其目标 | 第9-11页 |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创新点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晚清《汇报》初期的办刊环境分析 | 第16-23页 |
·《汇报》的前身——《益闻录》和《格致益闻汇报》 | 第16-18页 |
·《益闻录》 | 第16-17页 |
·《格致益闻汇报》 | 第17-18页 |
·《汇报》初期的社会政治环境 | 第18-19页 |
·《汇报》初期的科学文化环境 | 第19-20页 |
·《汇报》初期的期刊传播背景 | 第20-23页 |
第三章 晚清《汇报》的媒介形态及其编辑出版研究 | 第23-30页 |
·媒介形态 | 第23-24页 |
·编辑与出版 | 第24-30页 |
·主办机构——法国天主教耶稣会 | 第24-26页 |
·出版机构——土山湾印书馆 | 第26-28页 |
·出版经营情况 | 第28-29页 |
·编辑情况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晚清《汇报》的编者研究 | 第30-39页 |
·主编者——李杖 | 第30-35页 |
·生平简介 | 第30-31页 |
·身为期刊主编 | 第31-32页 |
·身为天主教传教士 | 第32-34页 |
·身为中国知识分子 | 第34-35页 |
·编者团队 | 第35-39页 |
·解答者——赫师慎 | 第35-36页 |
·供稿人之一——马相伯 | 第36-37页 |
·供稿机构——徐家汇天文台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晚清《汇报》初期的传播特色及其传播策略研究 | 第39-49页 |
·《汇报》初期的传播特色 | 第39-45页 |
·大量的西学传播 | 第39页 |
·全面的传播内容 | 第39-41页 |
·多元的传播来源 | 第41-42页 |
·准确的编辑定位 | 第42-45页 |
·传播策略 | 第45-49页 |
·学术传教 | 第45-46页 |
·二次传播衍生品 | 第46-47页 |
·编受互动模式 | 第47-49页 |
第六章 《汇报》初期的自然科学知识传播 | 第49-60页 |
·物理学知识 | 第49-51页 |
·动物学知识 | 第51-53页 |
·地理学知识 | 第53-56页 |
·天文学知识 | 第56-60页 |
第七章 生物进化论输华后遭遇传教士期刊抨击的首次诘难 | 第60-64页 |
·《汇报》之前其他媒介对生物进化论的态度 | 第60页 |
·《汇报》初期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 第60-62页 |
·《物类生克说》——传教士期刊中首篇对生物进化论提出批判的文章 | 第62-64页 |
第八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4-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表一:《汇报》初期“问答”栏内容一览表 | 第72-124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