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下都与灵寿故城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前言 | 第12-18页 |
一 学术史回顾 | 第12-15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 本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一 燕下都和灵寿故城的城址概况 | 第18-22页 |
(一)燕下都故城城址概况 | 第18-20页 |
(二)中山灵寿故城城址概况 | 第20-22页 |
二 燕下都和灵寿故城之比较研究 | 第22-51页 |
(一)燕下都和灵寿故城的相似之处及其成因 | 第22-36页 |
1 燕下都和灵寿故城的相似之处 | 第22-33页 |
(1)地理位置 | 第22-27页 |
(2)都城类型 | 第27页 |
(3)都城形制 | 第27-28页 |
(4)都城布局 | 第28-29页 |
(5)都城防御基调 | 第29-33页 |
2 燕下都和灵寿故城相似之处的形成原因 | 第33-36页 |
(1)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 第33页 |
(2)改善政治生存环境 | 第33-34页 |
(3)建都思想 | 第34-35页 |
(4)规划思想 | 第35-36页 |
(5)地理因素 | 第36页 |
(二)燕下都和灵寿故城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 | 第36-51页 |
1 燕下都和灵寿故城的不同之处 | 第36-47页 |
(1)建都历史 | 第36-37页 |
(2)平面形状 | 第37-44页 |
(3)营建基础 | 第44页 |
(4)建制规模 | 第44-46页 |
(5)王陵墓室位置 | 第46-47页 |
2 燕下都和灵寿故城不同之处的形成原因 | 第47-51页 |
(1)经济基础 | 第47页 |
(2)具体矛盾 | 第47页 |
(3)自然环境 | 第47页 |
(4)民族因素 | 第47-48页 |
(5)风俗习惯 | 第48页 |
(6)与周王室亲疏关系 | 第48-51页 |
三 燕下都与灵寿故城出土瓦当之比较研究 | 第51-59页 |
(一)形制 | 第51-52页 |
(二)纹饰内容 | 第52-55页 |
(三)构图艺术特征 | 第55-57页 |
(四)受外界影响的程度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