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热工学论文

夏季长沙室外热舒适调查及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插图索引第11-12页
附表索引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18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文献综述第14-17页
     ·研究内容概述第14-16页
     ·研究空间概述第16-17页
   ·本文研究方法、内容和目的第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2章 人体热舒适基础理论第18-25页
   ·Fanger 热舒适方程第18-19页
   ·热舒适影响因素第19-20页
     ·六个基本因素第19-20页
     ·其他影响因素第20页
   ·主要的评价指标第20-22页
     ·温度指标第20-21页
     ·PMV-PPD 指标第21-22页
     ·其他评价指标第22页
   ·Gagge 二节点模型第22-23页
   ·适应性理论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现场调查方案及数据处理第25-40页
   ·长沙地理气候概况第25页
   ·客观环境测试第25-28页
     ·测试地点第25-26页
     ·测量参数和仪器第26-27页
     ·测试方法和要求第27-28页
   ·主观问卷调查第28-30页
     ·调查样本第28页
     ·问卷内容第28-30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30-33页
     ·服装热阻第30页
     ·新陈代谢率第30-31页
     ·平均辐射温度第31页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31-33页
   ·数据统计结果第33-39页
     ·受试人员背景资料第33页
     ·室外环境参数第33-35页
     ·热舒适性指标第35-37页
     ·感觉投票第37-38页
     ·期望投票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夏季长沙室外热、湿感觉评价模型研究第40-54页
   ·热感觉评价模型第40-43页
     ·线性回归分析第40-41页
     ·模型的建立第41页
     ·PMV 修正模型第41-43页
   ·湿感觉评价模型第43-44页
   ·实际不满意率(APD)第44-46页
     ·APD 计算方法第44-45页
     ·APD 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第45-46页
   ·舒适的环境参数第46-48页
     ·中性温度、湿度与可接受的温度范围第46页
     ·与热舒适标准比较第46-48页
     ·与其他研究结果比较第48页
   ·期望温度与湿度第48-53页
     ·期望与感觉的关系第48-50页
     ·Logistic 模型基本概念第50-51页
     ·期望回归结果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人体热舒适适应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第54-65页
   ·人体热适应性分析第54-57页
     ·适应性模型第54-55页
     ·适应性行为第55-57页
   ·热舒适影响因素分析第57-62页
     ·风速和辐射第57-59页
     ·停留时间和原有热状态第59-60页
     ·性别第60-62页
   ·室外热环境的改善措施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74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4-75页
附录 B (夏季室外热舒适调查问卷)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电技术在除湿和蓄热方面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湖南村镇住宅地道风技术应用及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