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20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连续倒塌的定义 | 第9-10页 |
| ·连续倒塌事件 | 第10-14页 |
| ·国外连续倒塌事件 | 第10-13页 |
| ·国内连续倒塌事件 | 第13-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2 结构抗连续倒塌规范与设计方法 | 第20-36页 |
| ·概述 | 第20页 |
| ·国外主要规范中抗连续倒塌的规定 | 第20-29页 |
| ·英国规范 | 第20-21页 |
| ·欧洲 Eurocode 1 | 第21页 |
| ·美国公共事务管理局 GSA 规范[43] | 第21-25页 |
| ·美国国防部 DOD 规范 | 第25-28页 |
| ·美国 ASCE 规范 | 第28-29页 |
| ·我国现行规范 | 第29-30页 |
| ·混凝土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的原则 | 第29页 |
| ·重要结构的防连续倒塌设计方法 | 第29-30页 |
| ·主要设计分析方法总结 | 第30-32页 |
| ·概念设计 | 第30-31页 |
| ·拉结强度法 | 第31页 |
| ·拆除构件法 | 第31-32页 |
| ·关键构件法 | 第32页 |
| ·动力分析的三种方法 | 第32-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拆除构件法对比分析 | 第36-54页 |
| ·概述 | 第36页 |
| ·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6-39页 |
| ·SAP2000 简介 | 第36页 |
| ·塑性铰模型 | 第36-37页 |
| ·框架结构设计参数 | 第37-38页 |
| ·建立模型 | 第38-39页 |
| ·框架结构拆除构件法对比分析 | 第39-47页 |
| ·分析工况和破坏准则 | 第39页 |
| ·线性静力分析 | 第39-41页 |
| ·线性动力分析 | 第41-43页 |
| ·非线性静力分析 | 第43-45页 |
| ·非线性动力分析 | 第45-46页 |
| ·各种方法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 ·构件失效所引起的动力响应 | 第47-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4 不同位置柱失效对结构的影响对比 | 第54-66页 |
| ·概述 | 第54页 |
| ·首层不同位置柱失效 | 第54-57页 |
| ·角柱失效工况 | 第54-55页 |
| ·首层短边中柱失效工况 | 第55页 |
| ·首层内柱失效工况 | 第55-57页 |
| ·四层柱失效工况 | 第57-60页 |
| ·四层角柱失效工况 | 第57页 |
| ·四层短边中柱失效工况 | 第57-58页 |
| ·四层长边中柱失效工况 | 第58-59页 |
| ·四层内柱失效工况 | 第59-60页 |
| ·七层柱失效工况 | 第60-65页 |
| ·七层角柱失效工况 | 第60-61页 |
| ·七层短边中柱失效工况 | 第61-62页 |
| ·七层长边中柱失效工况 | 第62-63页 |
| ·七层内柱失效工况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5 防止结构连续倒塌的措施与方法 | 第66-69页 |
| ·控制偶然事件 | 第66页 |
| ·消除引起结构发生局部破坏的诱因 | 第66-67页 |
| ·防止结构发生连续倒塌的方法 | 第67-6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69页 |
| ·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致谢 | 第75-77页 |
| 附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