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干旱地区小城市水景观规划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 | 第10页 |
|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时代要求 | 第10-11页 |
|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推动 | 第11-12页 |
|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 ·北方干旱地区 | 第12-13页 |
| ·小城市 | 第13页 |
| ·水景观 | 第13-14页 |
| ·城市市政供水系统 | 第14页 |
| ·非传统水资源 | 第14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7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8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的构架 | 第19-20页 |
| 2 北方干旱地区特征分析 | 第20-27页 |
| ·干旱特征 | 第20-21页 |
| ·空间分布和时间特征 | 第20-21页 |
| ·形成原因 | 第21页 |
| ·水资源特点 | 第21-23页 |
| ·总量较少,分布不均 | 第21-22页 |
| ·人均占有量低,制约区域国民经济发展 | 第22页 |
| ·河川径流量小,蒸发量大,年内、年际变化大 | 第22-23页 |
| ·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3-25页 |
| ·利用现状 | 第23-24页 |
| ·现存问题 | 第24-25页 |
| ·缺水城市的水景观建设 | 第25-27页 |
| 3 北方干旱地区小城市水景观现状分析 | 第27-37页 |
| ·城市水景观分类 | 第27页 |
| ·水景观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 ·天然水景观 | 第27-28页 |
| ·人工水景观 | 第28-29页 |
| ·水景观供水系统分析 | 第29-34页 |
| ·城市给水工程 | 第29-30页 |
| ·城市雨水利用工程 | 第30-31页 |
|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 | 第31-34页 |
| ·城市市政供水系统与水景观 | 第34页 |
| ·城市水景观与驳岸 | 第34-35页 |
| ·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 ·气象条件 | 第35页 |
| ·水文条件 | 第35页 |
| ·社会经济 | 第35页 |
| ·缺乏针对性的水景观规划方法 | 第35-36页 |
| ·缺乏与城市建设的统筹协调 | 第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4 武乡县城规划实例分析 | 第37-52页 |
| ·县城概况 | 第37-38页 |
| ·区位与气候气象 | 第37页 |
| ·水资源 | 第37页 |
| ·县城经济 | 第37-38页 |
| ·项目背景 | 第38页 |
| ·规划区水景观分析 | 第38-43页 |
| ·城市河道现状分析 | 第38-42页 |
| ·水景观规划定位分析 | 第42-43页 |
| ·现存问题 | 第43页 |
| ·市政供水系统现状分析 | 第43-44页 |
| ·给水工程现状 | 第43-44页 |
| ·排水工程现状 | 第44页 |
| ·再生水利用工程现状 | 第44页 |
| ·现存问题 | 第44页 |
| ·市政水供系统规划 | 第44-50页 |
| ·给水工程规划 | 第44-47页 |
| ·排水工程规划 | 第47-49页 |
| ·再生水利用工程规划 | 第49-50页 |
| ·城市河道整治规划 | 第50-51页 |
| ·整治规划总体目标 | 第50页 |
| ·防洪规划标准 | 第50页 |
| ·整治规划内容 | 第50页 |
| ·河段整治规划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5 北方干旱地区小城市水景观规划方法总结 | 第52-66页 |
| ·北方干旱地区小城市水景观规划思路 | 第52页 |
| ·北方干旱地区小城市水景观规划原则 | 第52-53页 |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52页 |
| ·适度超前原则 | 第52页 |
| ·统筹发展原则 | 第52-53页 |
| ·确保城市水安全原则 | 第53页 |
| ·北方干旱地区小城市水景观形式讨探 | 第53-54页 |
| ·季节型水景观 | 第53页 |
| ·节水型水景观 | 第53-54页 |
| ·节资型水景观 | 第54页 |
| ·水景观供水工程规划建议 | 第54-59页 |
| ·给水工程建议 | 第54-56页 |
| ·雨(洪)水利用工程建议 | 第56-58页 |
| ·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议 | 第58-59页 |
| ·水景观水量维护建议 | 第59-61页 |
| ·水源选择 | 第59-60页 |
| ·水量补充 | 第60页 |
| ·城市河道平面处理方式 | 第60-61页 |
| ·水景观水质维护建议 | 第61-63页 |
| ·完善城市排水体制 | 第61-62页 |
| ·削弱城市污染物 | 第62-63页 |
| ·局部挖深河道,合理调配城市原水资源 | 第63页 |
| ·人工景观水体的更换 | 第63页 |
| ·防洪堤规划建议 | 第63-64页 |
| ·平面处理建议 | 第63-64页 |
| ·断面处理建议 | 第64页 |
| ·生态型驳岸 | 第64页 |
| ·城市管理保障机制 | 第64-65页 |
| ·行政管理保障措施 | 第64-65页 |
| ·新技术、新工艺保障措施 | 第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 ·论文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图表目录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