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12-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结构安排 | 第12-16页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创新点 | 第16页 |
·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文献回顾 | 第17-24页 |
·利益冲突问题的界定 | 第17-18页 |
·利益冲突问题的理论研究假设 | 第18页 |
·利益冲突问题的现实考察文献回顾 | 第18-22页 |
·关联投资银行的利益冲突 | 第19-20页 |
·关联证券投资分析师的利益冲突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企业公开上市过程中利益冲突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24-35页 |
·发行人与中介机构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与利益冲突 | 第25-27页 |
·投资者与中介机构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与利益冲突 | 第27-28页 |
·中介机构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与利益冲突 | 第28-31页 |
·保荐代表人与投资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与利益冲突 | 第28-29页 |
·证券分析师与投资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与利益冲突 | 第29-30页 |
·投资银行与 VC、PE 的委托代理关系与利益冲突 | 第30-31页 |
·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与利益冲突 | 第31-32页 |
·监管机构、监管者与市场参与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与利益冲突 | 第32页 |
·监管机构与监管者个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与利益冲突 | 第32页 |
·监管机构、监管者个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与利益冲突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第4章 我国新股发行市场中利益冲突的表现特征 | 第35-39页 |
·保荐人对发行人的“包装”以及上市公司“圈钱”的行为 | 第35-36页 |
·新股发行的高抑价现象突出 | 第36-37页 |
·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的不均获利 | 第37-38页 |
·证券发行监管过程中的“寻租”行为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企业公开发行上市中利益冲突问题的实证研究 | 第39-45页 |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39页 |
·指标设计和变量选取 | 第39-40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39页 |
·解释变量 | 第39-40页 |
·控制变量 | 第40页 |
·模型构建 | 第40页 |
·回归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回归检验结果 | 第40-41页 |
·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6章 企业公开上市过程中的利益制衡与制度约束 | 第45-59页 |
·激励利益主体的重复博弈行为,建立市场的声誉机制 | 第45-48页 |
·发挥市场中多次博弈和声誉激励的作用 | 第45-47页 |
·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商业伦理环境 | 第47-48页 |
·明确界定各种利益关系,公开披露利益关系信息 | 第48页 |
·细化对各种利益关系的制衡与约束措施 | 第48-56页 |
·对关联投资银行利益冲突问题的规制 | 第49-53页 |
·对关联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问题的规制 | 第53-56页 |
·对证券发行人利益冲突问题的规制 | 第56页 |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负激励措施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