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姜文电影的反讽艺术
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 绪言 | 第7-9页 |
二、 反讽的涵义、特征及电影中的反讽 | 第9-15页 |
(一) 、反讽的基本涵义与特征 | 第9-11页 |
1、 反讽的基本涵义 | 第9-10页 |
2、 反讽的基本特征 | 第10-11页 |
(二) 、电影反讽的特征与策略 | 第11-15页 |
1、 电影反讽的特征 | 第12-13页 |
2、 电影反讽的策略 | 第13-15页 |
三、 姜文电影中的反讽 | 第15-32页 |
(一) 、主题反讽:《阳光灿烂的日子》 | 第15-19页 |
1、 文革主题的反讽 | 第15-16页 |
2、 青春主题的反讽 | 第16-19页 |
(二) 、结构反讽:《太阳照常升起》 | 第19-24页 |
1、 叙事的拼接 | 第19-21页 |
2、 音乐的运用 | 第21-24页 |
(三) 、主题与结构反讽的结合:《鬼子来了》 | 第24-27页 |
1、 结构反讽:情节的反转 | 第24-25页 |
2、 主题反讽:色彩的烘托 | 第25-27页 |
(四) 、反讽基础上的受众再创造:《让子弹飞》 | 第27-32页 |
1、 叙事的迂回 | 第27-29页 |
2、 人物的多面性 | 第29-32页 |
四、姜文电影产生反讽修辞的原因 | 第32-39页 |
(一) 、导演姜文的个人体验 | 第32-36页 |
1、 个人记忆的重现 | 第33-35页 |
2、 个人才华的挥洒 | 第35-36页 |
(二) 、时代的精神状况 | 第36-39页 |
1、 时代的精神基调 | 第36-37页 |
2、 对历史的回应 | 第37-39页 |
五、 姜文电影反讽的美学价值及启示 | 第39-44页 |
(一) 、姜文电影反讽的美学价值 | 第39-43页 |
1、 反讽背后的精神向度:荒诞与戏谑 | 第39-41页 |
2、 反讽的效果:狂欢与幽默 | 第41-43页 |
(二) 、对当下电影的一些思考与启示 | 第43-44页 |
六、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