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2页 |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四、社会分层与机构养老服务的研究概述 | 第14-20页 |
(一)、国内学者对机构养老服务的研究 | 第14-16页 |
(二)、国内学者关于机构养老服务满意度的研究概述 | 第16页 |
(三)、国内学者关于社会分层的研究概述 | 第16-18页 |
(四)、国外学者对中国社会分层的研究概述 | 第18页 |
(五)、国外学者对机构养老服务的研究概述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机构养老服务的历史与现状 | 第20-28页 |
第一节 国内机构养老服务的历史与现状 | 第20-23页 |
一、国内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 | 第20-23页 |
二、国内机构养老服务的现状 | 第23页 |
第二节 国外机构养老服务的历史与现状 | 第23-28页 |
一、国外机构养老服务的历史变迁 | 第23-25页 |
二、国外机构养老服务的现状 | 第25-28页 |
第二章 机构养老服务满意度调查统计分析——以F市为例 | 第28-44页 |
第一节 相关理论研究与问题的提出 | 第28-32页 |
一、社会分层理论的研究 | 第28-30页 |
二、社会分层的实证研究 | 第30-31页 |
三、机构养老的研究 | 第31页 |
四、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一、研究假设 | 第32-3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3页 |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变量的测量 | 第33-38页 |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概况 | 第33-35页 |
二、变量的测量 | 第35-38页 |
第四节 研究发现 | 第38-42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42-44页 |
一、人口学特征与满意度 | 第42页 |
二、主观阶层认同与满意度 | 第42页 |
三、客观分层与满意度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机构养老服务满意度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4-64页 |
第一节 机构养老服务满意度问题 | 第44-51页 |
一、机构硬件设备服务“弱可获得性”问题 | 第44-45页 |
二、生活照料服务问题 | 第45-47页 |
三、医护照料服务问题 | 第47-48页 |
四、娱乐、精神服务问题 | 第48-49页 |
五、心理疏导、辅导服务问题 | 第49-51页 |
第二节 一个质性研究方法的补充:三角研究法的运用 | 第51-54页 |
一、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 | 第52-53页 |
二、三角研究范式及其运用 | 第53-54页 |
第三节 量性研究的补充解释:个案访谈法的运用 | 第54-64页 |
一、访谈资料分类编码 | 第55-56页 |
二、访谈内容的整理情况 | 第56-61页 |
三、访谈结果的分析 | 第61-64页 |
第四章 探索解决机构养老服务满意度问题的路径 | 第64-74页 |
第一节 “机构层化质量养老”的构想 | 第64-67页 |
一、社会分层的差异与机构养老服务满意度 | 第64页 |
二、社会质量理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启示 | 第64-66页 |
三、提出“机构层化质量养老”的模式 | 第66-67页 |
第二节 政府引领支持机构养老服务 | 第67-69页 |
一、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福利管理 | 第67页 |
二、加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 第67-68页 |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68-69页 |
第三节 机构主导完善机构养老服务 | 第69-71页 |
一、效率与市场连续谱 | 第69-70页 |
二、机构养老模式的多元化选择 | 第70页 |
三、提升老年社会工作服务 | 第70-71页 |
第四节 社会参与促进机构养老服务 | 第71-74页 |
一、加强社会支持网建设 | 第72页 |
二、改变传统养老理念 | 第72页 |
三、加强志愿者组织建设,提供规范有序的志愿服务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附录1 | 第76-80页 |
附录2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个人简历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