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森林水土保持论文

鲁中南石灰岩退化山地不同造林模型蓄水保土效益研究

符号及缩略词说明表第1-8页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1 引言第14-19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5-17页
     ·森林枯落物层蓄水功能研究第15-16页
     ·森林土壤层蓄水功能研究第16-17页
     ·森林对土壤侵蚀影响研究第17页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7-19页
     ·研究目标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石灰岩退化山地不同造林模型土壤物理性状和水文效应研究第18页
       ·石灰岩退化山地不同造林模型枯落物蓄积量研究第18页
       ·石灰岩退化山地不同造林模型灌草生物量研究第18页
       ·石灰岩退化山地不同造林模型土壤侵蚀量研究第18页
       ·石灰岩退化山地不同造林模型水土保持植被类型蓄水保土效益研究第18-19页
2 试验材料及方法第19-27页
   ·小流域概况第19-21页
   ·石灰岩退化山地造林模型第21-22页
   ·试验材料的选取第22-23页
   ·林木生长状况第23-25页
     ·山坡上部不同造林密度侧柏林林木生长状况第23页
     ·山坡中部混交林林木生长状况第23-24页
     ·山坡下部经济林不同林分类型林木生长状况第24-25页
     ·山坡下部经济林不同密度林木生长状况第25页
   ·研究方法第25-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74页
   ·石灰岩退化山地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蓄积量研究第27-32页
     ·山坡上部不同造林密度侧柏林枯落物层蓄积量研究第27-29页
     ·山坡中部混交林枯落物层蓄积量研究第29-32页
   ·石灰岩退化山地不同林分类型林下灌草生物量研究第32-38页
     ·山坡上部不同造林密度侧柏林的林下灌草生物量研究第32-36页
     ·山坡中部混交林不同林分类型林下灌草生物量研究第36-38页
   ·石灰岩退化山地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物理性状研究第38-47页
     ·山坡上部不同造林密度侧柏林土壤物理性状研究第38-41页
     ·山坡中部混交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物理性状研究第41-44页
     ·山坡下部经济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物理性状研究第44-46页
     ·山坡下部经济林不同密度土壤物理性状研究第46-47页
   ·石灰岩退化山地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水文效应研究第47-51页
     ·山坡上部不同造林密度侧柏林土壤水文效应研究第47-48页
     ·山坡中部混交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水文效应研究第48-50页
     ·山坡下部经济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水文效应研究第50-51页
     ·山坡下部经济林不同林分密度土壤水文效应研究第51页
   ·石灰岩退化山地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渗透速率研究第51-61页
     ·山坡上部不同造林密度侧柏林土壤渗透速率研究第52-54页
     ·山坡中部混交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渗透速率研究第54-57页
     ·山坡下部经济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渗透速率研究第57-59页
     ·山坡下部经济林不同密度土壤渗透速率研究第59-61页
   ·石灰岩退化山地不同林分类型土壤侵蚀量研究第61-70页
     ·山坡上部不同造林密度侧柏林与对照相比减少土壤侵蚀量研究第61-63页
     ·山坡中部混交林不同林分类型与对照相比减少土壤侵蚀量研究第63-66页
     ·山坡下部经济林不同林分类型与对照相比减少土壤侵蚀量研究第66-68页
     ·山坡下部经济林不同密度与对照相比减少土壤侵蚀量研究第68-70页
   ·石灰岩退化山地不同林分类型蓄水保土效益研究第70-74页
     ·山坡上部不同造林密度侧柏林蓄水保土效益研究第70-71页
     ·山坡中部混交林不同林分类型蓄水保土效益研究第71-72页
     ·山坡下部经济林不同林分类型蓄水保土效益研究第72-73页
     ·山坡下部经济林不同密度蓄水保土效益研究第73-74页
4. 讨论第74-77页
   ·枯落物的研究第74-75页
   ·林下灌草生物量的研究第75页
   ·土壤物理性状及水文效应的研究第75-76页
   ·土壤侵蚀量的研究第76页
   ·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第76-77页
5. 结论第77-81页
   ·石灰岩退化山地山坡上部不同造林密度侧柏林的蓄水保土效益第77页
   ·石灰岩退化山地山坡中部混交林不同林分类型的蓄水保土效益第77-78页
   ·石灰岩退化山地山坡下部经济林不同林分类型的蓄水保土效益第78-79页
   ·石灰岩退化山地山坡下部经济林不同林分密度的蓄水保土效益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8页
致谢第88-8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坡地利用方式和改造措施对紫色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下一篇:黄河三角洲滩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