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导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分析 | 第12-26页 |
第一节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概念 | 第12-18页 |
一、政府购买的概念和发展阶段 | 第12-13页 |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理论的引入 | 第13-16页 |
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含义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行为的性质分析 | 第18-21页 |
一、以民事合同为表现形式,具有私法性质 | 第19-20页 |
二、实质上体现政府意志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具有公法性质 | 第20-21页 |
第三节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行为要素分析 | 第21-23页 |
一、对行为主体的分析 | 第21-22页 |
二、对行为方式的分析 | 第22页 |
三、对行为对象的分析 | 第22-23页 |
第四节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原则 | 第23-26页 |
一、公益优先原则 | 第23-24页 |
二、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原则 | 第24页 |
三、尊重公共服务提供机构独立主体地位原则 | 第24-25页 |
四、专业性原则 | 第25页 |
五、政府评价和接受公共服务的公民评价相结合原则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青少年事务工作中的应用 | 第26-46页 |
第一节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青少年事务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利于弥补政府自身生产青少年公共服务能力的局限 | 第26-27页 |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利于改善青少年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 第27页 |
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利于促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 | 第27页 |
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社会组织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社会和谐与持续发展 | 第27-28页 |
第二节 青少年事务中适宜由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和购买客体 | 第28-32页 |
一、青少年事务的定义 | 第28页 |
二、我国青少年事务的内容 | 第28-30页 |
三、我国青少年事务中适宜购买的范围 | 第30-31页 |
四、我国青少年公共服务的购买客体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政府购买青少年服务应用的流程 | 第32-35页 |
一、项目研究 | 第33页 |
二、项目发布 | 第33页 |
三、项目实施 | 第33-34页 |
四、项目评估 | 第34-35页 |
第四节 上海市购买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应用的情形 | 第35-43页 |
一、上海市购买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的起源 | 第35-36页 |
二、上海市购买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的行为模式分析 | 第36-39页 |
三、上海市应用政府购买青少年服务的成效 | 第39-42页 |
四、对上海市购买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的质疑与分析 | 第42-43页 |
第五节 香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青少年事务工作中的应用 | 第43-46页 |
一、香港政府购买青少年服务的起源 | 第43页 |
二、香港政府购买青少年服务的资金来源 | 第43-44页 |
三、香港政府购买青少年服务的方式 | 第44页 |
四、香港政府购买青少年服务的评估监督 | 第44-45页 |
五、香港政府购买青少年服务的启示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购买青少年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第46-52页 |
第一节 目前政府购买青少年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46-49页 |
一、在制度上,缺乏全国性的细化的制度规范 | 第46页 |
二、在范围上,政府购买青少年服务的力度尚小 | 第46-47页 |
三、在程序上,购买青少年服务的流程不够透明 | 第47-48页 |
四、在主体上,青少年服务提供方的独立性较弱 | 第48页 |
五、在专业性上,可供选择的服务提供方太少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对策和建议 | 第49-52页 |
一、在适宜的范围内积极推广政府购买青少年公共服务模式 | 第49页 |
二、健全公开透明规范的公共服务购买流程 | 第49-50页 |
三、明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职权 | 第50页 |
四、建立多元专业的监督机制 | 第50-51页 |
五、促进青少年社会组织发育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