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伪造证据、妨害作证案”法理思考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序言 | 第8-9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9-11页 |
(一) 案情简介 | 第9页 |
(二) 本案引发的问题 | 第9-11页 |
1. 本罪犯罪客观方面 | 第9-10页 |
2. 行为犯与结果犯之争 | 第10页 |
3. 李庄伪造证据行为的证据问题 | 第10-11页 |
4. 李庄妨害作证行为的证据问题 | 第11页 |
二、问题分析 | 第11-24页 |
(一) 本罪犯罪客观方面分析 | 第11-13页 |
1. 犯罪行为分析 | 第11-12页 |
2. 行为对象分析 | 第12-13页 |
(二) 行为犯与结果犯之争 | 第13-18页 |
1. 行为犯与结果犯划分标准 | 第13-15页 |
2. 本罪具有行为犯结果犯双重法律特征 | 第15-18页 |
(三) 李庄伪造证据行为证据分析 | 第18-23页 |
1. 龚刚模是否被刑讯逼供 | 第19-22页 |
2. 李庄是否具有直接犯罪故意 | 第22-23页 |
(四) 李庄妨害作证行为证据分析 | 第23-24页 |
1. 龚刚模是否被敲诈勒索的事实认定 | 第23-24页 |
2. 龚刚模是否为保利公司实际控制人 | 第24页 |
三、问题解决 | 第24-28页 |
(一) 原判决定罪评析 | 第24-26页 |
(二) 原判决量刑评析 | 第26-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