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视野下的“十恶”制度初探--以唐律作为考察的主要对象
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部分“十恶”源流梳理 | 第7-13页 |
一、萌芽期 | 第7-9页 |
二、初步形成期 | 第9-10页 |
三、最终确立期 | 第10-11页 |
四、持久稳定期 | 第11-13页 |
第二部分 “十恶”各罪释义 | 第13-33页 |
一、谋反 | 第13-16页 |
二、谋大逆 | 第16-17页 |
三、谋叛 | 第17-18页 |
四、恶逆 | 第18-19页 |
五、不道 | 第19-23页 |
六、大不敬 | 第23-26页 |
七、不孝 | 第26-29页 |
八、不睦 | 第29-31页 |
九、不义 | 第31-32页 |
十、内乱 | 第32-33页 |
第三部分 皇权视野下的“十恶”分析 | 第33-44页 |
一、“十恶”产生的背景:以皇权为导向的系统 | 第33-35页 |
二、“十恶”源远流长:皇权贯穿始终 | 第35-36页 |
三、“十恶”结构:核心是维护皇权 | 第36-37页 |
四、“谋反”与“不孝”:父权服务于皇权 | 第37-38页 |
五、“赦”与“不赦”:皇权绝对化的表现 | 第38-41页 |
六、“十恶”之名:皇权道德宗教化的结果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