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两区两带一城发展战略的思考--基于比较优势、产业集群理论的点轴布局分析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1-12页 |
2 比较优势理论、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 第12-23页 |
·比较优势理论综述 | 第12-15页 |
·以李嘉图为代表的传统贸易理论 | 第12-14页 |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 | 第12页 |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 | 第12-13页 |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 | 第13页 |
·传统比较优势遭到来自实践的三大挑战 | 第13-14页 |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国际贸易理论 | 第14-15页 |
·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 第15页 |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 第15-19页 |
·波特的三大竞争理论 | 第15-16页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6-17页 |
·产业集群的形成路径 | 第17页 |
·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 第17-18页 |
·产业集群的作用 | 第18-19页 |
·比较优势理论与产业集群理论之间的关系 | 第19-23页 |
·两者的区别 | 第19-20页 |
·两者的联系 | 第20-23页 |
3 佳木斯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 第23-32页 |
·十一五期间佳木斯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 第23-25页 |
·佳木斯市的比较优势分析 | 第25-26页 |
·佳木斯市的竞争优势分析 | 第26-27页 |
·佳木斯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27-32页 |
·龙江省共性劣势 | 第27-28页 |
·本地实际劣势 | 第28-30页 |
·劣势原因的理论分析 | 第30-32页 |
4 佳木斯市两区两带一城发展战略与政策 | 第32-45页 |
·制定两区两带一城发展战略的理论分析 | 第32-35页 |
·重新认识比较优势的理论地位 | 第32-33页 |
·重新定位佳木斯市的比较优势 | 第33-34页 |
·产业集群理论与点轴布局的耦合 | 第34-35页 |
·佳木斯市两区两带一城发展战略 | 第35-40页 |
·五大发展战略规划间的协调关系 | 第35-36页 |
·支撑“点轴系统”的产业集群 | 第36-40页 |
·佳木斯市两区两带一城发展政策 | 第40-45页 |
·加强两区两带一城战略规划的协调关系 | 第40-42页 |
·发挥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支撑作用 | 第42-45页 |
5 主要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作者简历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