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报应主义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一、报应主义概述第9-18页
 (一) 报应主义之历史递变第9-11页
 (二) 报应主义之理论基础第11-14页
  1. 社会契约论第12-13页
  2. 理性主义(方法论)第13-14页
 (三) 报应主义之价值第14-18页
  1. 报应主义与社会秩序第14-15页
  2. 报应主义与正义第15-17页
  3. 报应主义与个人自由第17-18页
二、报应主义之解析第18-25页
 (一) 意志自由——报应主义之立论前提第18-21页
 (二) 道义责任——报应主义之归责基础第21-23页
 (三) 罪刑均衡——报应主义之理论精髓第23-25页
  1. 罪刑均衡原则的起源第23-24页
  2. 报应主义与罪刑均衡原则第24-25页
三、报应主义之实现第25-33页
 (一) 道义报应主义和法律报应主义的形式第26-30页
  1. 道义报应主义的形式第26-28页
  2. 法律报应主义的形式第28-30页
 (二) 道义报应主义和法律报应主义的实现第30-33页
  1. 道义报应主义的实现第30-31页
  2. 法律报应主义的实现第31-33页
四、报应主义立场及刑罚目的的未来融合第33-41页
 (一) 对报应主义的评价第33-34页
  1. 缺失效率观念第33-34页
  2. 预设自由意志第34页
  3. 呆板的刑罚配置第34页
 (二) 刑罚的目的主义概述第34-39页
  1. 一般预防主义第35-37页
  2. 个别预防主义第37-39页
 (三) 应将报应主义与目的主义相并合,实现一体化的刑罚目的第39-41页
  1. 报应主义与目的主义并合之基础第39-40页
  2. 报应主义与目的主义如何并合第40-41页
五、刑罚目的与我国刑法第41-47页
 (一) 我国刑罚目的的理论分析第41-43页
 (二) 我国刑罚目的的立法分析第43-45页
 (三) 我国刑罚目的的未来走向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后记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颜面除皱术及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组织扩张维持期表皮PCNA表达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