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边缘空间设计探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范围与内容 | 第9页 |
| ·研究范围 | 第9页 |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论文框架 | 第10-11页 |
| 2 关于边缘空间 | 第11-17页 |
| ·边缘和边缘空间的概念 | 第11页 |
| ·边缘的概念 | 第11页 |
| ·边缘空间的概念 | 第11页 |
| ·边缘空间在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 ·建筑学 | 第12-13页 |
| ·建筑边缘空间的研究 | 第12页 |
| ·建筑边缘空间的特点 | 第12-13页 |
| ·建筑边缘空间的作用 | 第13页 |
| ·城市规划学 | 第13-15页 |
| ·城市边缘空间的研究 | 第13-14页 |
| ·城市边缘空间的涵义及内容 | 第14页 |
| ·城市边缘空间的特性 | 第14-15页 |
| ·景观生态学 | 第15页 |
| ·边缘空间与人的行为研究 | 第15-17页 |
| ·心理学 | 第15-16页 |
| ·环境行为学 | 第16-17页 |
| 3 关于城市公园 | 第17-25页 |
| ·城市公园的起源与发展 | 第17-18页 |
| ·城市公园的概念与范畴 | 第18-22页 |
| ·城市公园的概念 | 第18页 |
| ·城市公园的范畴 | 第18-22页 |
| ·城市公园对于城市和邻里的价值 | 第22-25页 |
| 4 城市公园的边缘空间 | 第25-47页 |
| ·园林中边缘空间的定义及其属性 | 第25-26页 |
| ·园林中边缘空间的定义 | 第25页 |
| ·园林中边缘空间的属性 | 第25-26页 |
| ·有限性与无界性 | 第25页 |
| ·异质性 | 第25-26页 |
| ·中介性 | 第26页 |
| ·模糊性 | 第26页 |
| ·公共性 | 第26页 |
| ·城市公园边缘空间的概念范畴 | 第26页 |
| ·城市公园边缘空间的组成要素 | 第26-42页 |
| ·地形地势 | 第26-31页 |
| ·水体 | 第31-32页 |
| ·建筑 | 第32-34页 |
| ·植物 | 第34-37页 |
| ·园路 | 第37-39页 |
| ·墙体 | 第39-41页 |
| ·其他 | 第41-42页 |
| ·城市公园边缘空间的空间类型及构成方式 | 第42-44页 |
| ·"点"形成的边缘空间 | 第42-43页 |
| ·"线"形成的边缘空间 | 第43页 |
| ·"面"形成的边缘空间 | 第43-44页 |
| ·城市公园边缘的空间特性 | 第44-47页 |
| ·领域限定性 | 第44页 |
| ·过渡性 | 第44页 |
| ·渗透性 | 第44-45页 |
| ·层次性 | 第45-46页 |
| ·庇护性 | 第46-47页 |
| 5 城市公园的外边缘空间 | 第47-53页 |
| ·发展趋势——从封闭到开放 | 第47页 |
| ·城市公园外边缘空间范围界定 | 第47-48页 |
| ·城市公园外边缘空间与公园内外的关系 | 第48-49页 |
| ·有效分隔内外环境,成为两侧空间怡人的背景界面 | 第49页 |
| ·吸引潜在人群,区分内外活动 | 第49页 |
| ·承载城市生活,融合公园边界与相邻用地 | 第49页 |
| ·城市公园外边缘空间的围合与开敞 | 第49-53页 |
| ·空间的围合 | 第49-51页 |
| ·城市公园外边缘的必要围合 | 第51页 |
| ·城市公园外边缘的有效开敞 | 第51-53页 |
| 6 创造怡人的城市公园边缘空间 | 第53-58页 |
| ·设计原则 | 第53-54页 |
| ·整体性 | 第53页 |
| ·层次性 | 第53-54页 |
| ·结构的层次性 | 第53页 |
| ·景观的多层次 | 第53-54页 |
| ·行为的空间层次 | 第54页 |
| ·完整性 | 第54页 |
| ·良好的完形原则 | 第54页 |
| ·简洁原则 | 第54页 |
| ·设计手法 | 第54-58页 |
| ·围合 | 第54-55页 |
| ·放射 | 第55页 |
| ·边界 | 第55-56页 |
| ·拦阻 | 第56页 |
| ·诱导 | 第56页 |
| ·分划 | 第56-58页 |
| 7 结语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图表目录 | 第62-64页 |
| 个人简介 | 第64-65页 |
| 导师简介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